林海教案

时间:2025-04-05

林海教案汇总(精选15篇)

林海教案汇总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凌、乏、酿、厦、伐、综”这6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重点句段。

  (1)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3)第七自然段。

  (二)能力训练

  1.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养自学能力。

  3.增强阅读能力,并学会边读边思考。

  4.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去领略大兴安岭独特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和神奇,去领悟树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二、学法引导

  1.预习:熟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质疑。

  2.课堂上多次朗读体会,自学、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疑点

  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四)解决方法

  先自学,然后在组内交流、讨论、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动听的音乐伴奏带。

  2.课文录音。

  3.风景图片,课文插图。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2.个人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查看全文

《林海》教案(精选16篇)

《林海》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采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

  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什么是"林海"呢

  2,欣赏录音,看录象片,说说"林海"指的是哪里自己对大兴安岭了解多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书:美丽)

  2,默读课文,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在哪些段落里做了介绍(板书:岭,林,花)

  3,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三,读议写"岭"的部分。(以理解"温柔为主),说出大兴安岭温柔在哪里

  (岭多,形态多,看不厌,;多,看不完)

  四,读议写"林"的小节。(以较"林"与"海"为主)

  1,默读思考:既然被称之为"林海","林"和"海"必然有相似之处,找出来进行读议。

  2,议论:(像海般广阔:"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像海般绿:"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画家才能画出")

  3,找一找直接写海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五,读议写"花"的小节

  1,指读。画出写花美的句段。

  2,重点读议:"青松作衬,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查看全文

林海教案范文(通用16篇)

林海教案范文 篇1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佛山市第二十六小学 邝佩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查看全文

《林海》教案(精选16篇)

《林海》教案 篇1

  ------------------------------------------------------------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佛山市第二十六小学 邝佩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查看全文

《林海》教案(精选17篇)

《林海》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采用启发,讨论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更深刻地理解河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

  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什么是"林海"呢

  2,欣赏录音,看录象片,说说"林海"指的是哪里自己对大兴安岭了解多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书:美丽)

  2,默读课文,能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在哪些段落里做了介绍(板书:岭,林,花)

  3,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三,读议写"岭"的部分。(以理解"温柔为主),说出大兴安岭温柔在哪里

  (岭多,形态多,看不厌,;多,看不完)

  四,读议写"林"的小节。(以较"林"与"海"为主)

  1,默读思考:既然被称之为"林海","林"和"海"必然有相似之处,找出来进行读议。

  2,议论:(像海般广阔:"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像海般绿:"深的,浅的,明的,暗的,恐怕只有画家才能画出")

  3,找一找直接写海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五,读议写"花"的小节

  1,指读。画出写花美的句段。

  2,重点读议:"青松作衬,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查看全文

《林海》教案(精选17篇)

《林海》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依据六年级儿童特点和教材特色。我把《林海》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为学习课文2—5自然段,指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讨论课后作业第3题。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学习课文2—5自然段。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3)、技能目标: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有关句子句式特点和表达作用,懂得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讨论。

  2)、难点:启发学生感悟课文语言生动细腻之美。

  三

  、教学过程

  1、课件演示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林海”画面,导入:请学生谈谈,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片段

  (1)请学生带着爱美的心,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学生找,教师也找,要求师生之间比比谁找的小片段最美。

  (2)请几位学生互读自己以为最美的小片段。

  (3)教师朗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小片段,摆出与学生比试比试的姿态。

  3、自读自悟

  (1)教师抓住学生不服气的心理提出要求:认真品读小片段品读时要参考提示,展开创造性想象。

  品读提示:自由选择一个小片段,参考以下提示品读欣赏:

  A、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大兴安岭的什么美?

  B、这个小片段的关键词是什么?他们分别让你想像,品味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