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教案

时间:2025-04-05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精选5篇)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 煎熬(jiān)(áo) 造诣(yì) 殷商(yīn)

  肩胛骨 祭祀(sì) 雏形(chú) 牍(dú)

  东方朔(shuò) 帛书(bó) 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查看全文

教育笔记:图书都要哭了

又到了图书阅览的时间,带着我们班的那些小可爱们来到了幼儿图书阅览室,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畅游于书的海洋,知识的天空去了。小朋友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图书,两个一群或三个一堆或独立阅读,个个专心致志,我也随手拿起了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起来。咦,我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有一个小小的身影钻到了桌子的下面,仔细一看,原来事王振宇!只见他手中拿着什么,又钻到了另一张桌子下面,我心里想,这孩子不好好看书,钻到桌子下面干什么呀?太调皮了!于是我悄悄地走过去,站到桌子旁,等待着王振宇从桌子下面爬出来。不一会儿,满头大汗的王振宇从桌子下面爬出来,看见我也不显得惊慌,并朝着我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把小手高高地举到我的眼前,“刘老师,你看,小朋友们没有好好地爱护图书,把书都撕坏了,还扔到了桌子下面,你看我拾了这么多图书,图书都要哭了!”果然,王振宇手上紧紧地抓着一把纸片片。仿佛在向我述说着他们的不幸,还好我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他,不然就可能造成王振宇的心里伤害,而这样的伤害是不可挽回的。我在心里默默地向王振宇道了歉,并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善良、懂事的王振宇。瞧!王振宇乐得脸上像盛开的花朵一样。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让自己恼火的事情,老师首先要静下心来,仔细观察与揣摩,才不会被事情的表面所迷惑,也许你的冲动就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也许你的鼓励就会让孩子阳光烂漫地成长,让笑容永远停留在孩子们如花般的小脸上吧!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巧用废旧图书

图书区的一些图书看久了,有些封面掉落了,丢了又可惜。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把这些图书的封面剪成了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各种几何图形,并同时塑封了起来,做成了一幅幅的拼图。区域活动时,我把他们放入了益智区,孩子们很敢兴趣,连那些平时爱打闹的许逸轩,丁益肖等小朋友也积极动脑,寻找相连的图案。不一会,只见肖肖拼出了“大头儿子”的图案,轩轩拼出了“海底世界”的图案。在我的引导下,两个人将图案连在了一起,成了一幅完整的“大头儿子在海底世界玩”的图片。孩子们可高兴了。因此,我觉得:有效利用废旧图书进行拼图活动,不但能变废为宝还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培养了幼儿的耐心互相合作的精神。

查看全文

教育笔记:图书撕坏以后

    “老师,可可把图书撕坏了。”成亚辉说。我赶紧到图书区一看,可不是吗?好好地图书被撕下了一页,而可可去了美工区。    “可可,你怎么从图书区来这儿了?”我强压怒火问道。不等他回答,浩浩抢着说:“他来给我们看他折的小船呢,可漂亮了。”“是两个蓬子的船呢,很好看。”李伟奇羡慕地说。而可可则低头不语,也不敢正视我,一眼就看出他心中有鬼。    我不懂声色地拿起可可折的小船,故意上下左右观察了一遍,夸张地惊叹:“好漂亮的小彩船!还有两个蓬,真好啊。”听我这么说,可可放松了警惕,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纸船的独特之处:“船头船尾都有蓬歪不到水里,这个蓬可以坐人,那个蓬能放物品,下雨都淋不着。”    我接着问:“这么奇妙的船你是怎么折出来的呢?”他兴致勃勃地讲解起船的折法:“找长方形纸先对折,再向中线折,用手一压一捋······他边说边比划,讲得很卖力,我不禁暗自赞赏:这个小船折的还真有些技术含量,可一想到他撕图书折船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我忍住心中地不快说:“这小船不仅折的好,而且上面的画也很漂亮,孙悟空跟真的一样,你是从哪里找到这张纸呢?”我这么一问,可可立刻像瘪了气的皮球,垂头不语了。我乘胜追击说:“图书区有一本少了页的,好像就是它,是你不小心撕下来的吗?”他点点头说:“老师,我错了”。我想,要给他点惩罚,让他真正意识到犯错的后果。就说:“既然犯了错就要受到惩罚,给你两个惩罚:1、你要把篷子船拆开,用胶带把图书粘好;2、把折篷子船的方法教给美工区的小朋友们,你能接受和做到吗?”可可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说:“我一定做到,谢谢老师。”    过了几天,我发现美工区多了很多宣传纸,卖电动车的、卖太阳能的、推销奶制品的,这些都是孩子们收集来准备折纸用的;当然,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双篷子船。    卢梭说过,对孩子要用“自然后果惩罚”法。我也十分庆幸当时能采用让他自己承担修补图书这一“后果”的教育方法。可可愉悦地接受和完成了“惩罚”,美工区的孩子们收获了折双篷船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懂的了爱护和喜欢的权衡。

查看全文

小图书笑了(社会)

情况分析:
    刚入园的幼儿年龄小,经验缺乏,各种行为习惯还未形成,且思维具体形象,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柏林斯基说“孩子愈小,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就愈直接……”因此,在设计教育活动“小图书笑了”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入手,鼓励幼儿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直接参与活动中懂得图书为什么会坏和应怎样爱护图书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易皱、易湿、易坏。
    2、爱护图书,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轻拿轻放,一页一页轻轻地翻阅。
活动准备:图书角、每人一本图书、故事录音、纸、每人一张、水盆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放录音故事:《小图书的哭声》,听第一段。
    听完后提问:小图书为什么哭?图书是用什么做的?(知道图书是用纸做的)
    二、小实验
    1、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纸握在手里,幼儿发现纸用力握会皱稍用力纸会撕破。
    2、幼儿操作
    每人一张纸,每组一只盆,幼儿将纸放在水里发现:纸会浸湿,湿的纸更容易破。
    三、练习看图书
    1、老师示范
    轻轻地到图书袋拿图书,一页一页轻轻地翻阅,看完后轻轻地放回原处。
    3、幼儿练习(个别)
    4、全班幼儿练习,教师指导

查看全文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过程中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说明书籍演变过程的写法

2.学习运用做诠释、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各阶段的书籍

教学方法:

结合书后练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正音解词

懿(yì) 煎熬(jiān)(áo) 造诣(yì) 殷商(yīn)

肩胛骨() 祭祀(sì) 雏形(chú) 牍(dú)

东方朔(shuò) 帛书(bó) 谍报(dié)

解题:

“从……到……”句式,常常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移动,或表示事物的发展过程。甲骨文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殷商文字,“缩微图书”是采用电子或激光技术把图书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课文的题目“从……到”表示了一种演变过程,文章说明的既不是“甲骨文”也不是“缩微图书”,而是书籍的发展历史。

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注各类书籍名称,出现时代、使用材料、制作方法及特点。

按要求填写书后练习一的表格(订正)。

根据上面的图表,看看书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一)雏形阶段(甲骨文)

(二)远古阶段(简牍、帛书)

(三)古代阶段(手抄、雕版、活字书)

(四)近代阶段(形形色色的书)

(五)近年阶段(奇妙的书)

在介绍书籍演变过程中,哪些阶段详细介绍?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

(古代以前的书籍介绍较详细——因为这些知识一般人知道得不多,详细些才能说清书的源流。

近代书籍,说明得简略——因为平时使用多,比较熟悉,所以从略。

近年出现的“奇妙的书”介绍较详细——因为它代表先进技术,预示书籍发展的前景,一般人还比较生疏,所以介绍得较具体。)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