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圆柱体有(   )个面,分别是(   )、(   )、(   )。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

  3.长方形面积=(    )×(    )

  圆的周长=(            )    c=(       )

  圆的面积=(            )    s=(       )

  情境导入  观察发现

  1. 看图,张大爷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2.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3. 提出问题:要求圆柱的表面积你们感觉什么地方最困难?为社么?

  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一、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 提出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能直接求出来吗?

  (2)展开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其它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自己想象是否正确。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和剪刀,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通过反复的动手操作发现展开后的侧面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2篇)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复习内容:(1)我们学过的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呢?

  (3)圆柱有哪些特征?

  (二)设下悬念,导入课题

  由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下悬念“要是这些面是曲面呢?表面积又要怎么求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题。

  (三)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做一个简单的圆柱模型,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圆柱的特征,发现规律,例如:侧面的长=底面周长、侧面的宽=圆柱的高,还有本节课重点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c×h+2×πr2=2πr×h+2×πr2。

  (四)例题解剖,引导学习

  1、一顶厨师帽,高是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解:(1)帽子的侧面积:s侧面积=2×3.14×20×30=3768(cm2)

  (2)帽顶的面积:s底面积=3.14×20×20=1256(cm2)

  (3)需要用面料:s侧面积+s底面积=3768+1256=5024(cm2)

  答:、。

  (五)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做一做: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求它的表面积?

  解:(1)s侧面积=2×3.14×2×5=62.8(dm2)

  (2)s底面积=3.14×2×2=12.56(dm2)

  (3)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62.8+2×12.56=87.92(dm2)

  2、一个圆柱表面积是6π,底面半径是2,则圆柱的高是多少?

查看全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通用23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圆柱体有(   )个面,分别是(   )、(   )、(   )。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

  3.长方形面积=(    )×(    )

  圆的周长=(            )    c=(       )

  圆的面积=(            )    s=(       )

  情境导入  观察发现

  1. 看图,张大爷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2.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3. 提出问题:要求圆柱的表面积你们感觉什么地方最困难?为社么?

  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一、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 提出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能直接求出来吗?

  (2)展开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其它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自己想象是否正确。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和剪刀,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通过反复的动手操作发现展开后的侧面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探求新知
用课件展示复习内容:(1)我们学过的圆的周长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2)长方形的面积呢?
(3)圆柱有哪些特征?
(二)设下悬念,导入课题
由学过的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设下悬念“要是这些面是曲面呢?表面积又要怎么求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题。
(三)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做一个简单的圆柱模型,然后引导他们发现圆柱的特征,发现规律,例如:侧面的长=底面周长、侧面的宽=圆柱的高,还有本节课重点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c×h+2×πr2=2πr×h+2×πr2。
(四)例题解剖,引导学习
1、一顶厨师帽,高是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解:(1)帽子的侧面积:s侧面积=2×3.14×20×30=3768(cm2)
(2)帽顶的面积:s底面积=3.14×20×20=1256(cm2)
(3)需要用面料:s侧面积+s底面积=3768+1256=5024(cm2)
答:、。
(五)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做一做:
1、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5dm,求它的表面积?
解:(1)s侧面积=2×3.14×2×5=62.8(dm2)
(2)s底面积=3.14×2×2=12.56(dm2)
(3)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62.8+2×12.56=87.92(dm2)
2、一个圆柱表面积是6π,底面半径是2,则圆柱的高是多少?
解:设圆柱的高为h,由s圆柱=s侧面积+2×s底面积=2πr×h+2×πr×r知,6π=2π×1×h+2×π×1×1,解得h=2

查看全文

《圆柱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圆柱体有(   )个面,分别是(   )、(   )、(   )。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
3.长方形面积=(    )×(    )
  圆的周长=(            )    c=(       )
  圆的面积=(            )    s=(       )
情境导入  观察发现
1. 看图,张大爷要做一个这样的圆柱纸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2. 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需要多大面积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3. 提出问题:要求圆柱的表面积你们感觉什么地方最困难?为社么?
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一、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 提出问题:(1)圆柱的侧面积能直接求出来吗?
            (2)展开你们的想象,想一想能不能把它转化成其它我们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自己想象是否正确。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和剪刀,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圆柱的侧面展开,通过反复的动手操作发现展开后的侧面和圆柱之间的关系)

查看全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数学要从以获取知识为着重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一个充分探究、创新发展的空间。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重点和难点之处都是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生参与到知识获取中,真正理解了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并能运用公式灵活计算。

  数学学习活动不单是单纯的接受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因此设计剪一剪、看一看、找一找、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计算表面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学知识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重点: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圆柱模型、小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投影出示)

  (1)口答下列各题:

  ①圆的半径是1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