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第1节《操作系统简介》教学设计

广州市

 一、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操作系统的作用也有了简单的认识。但由于学生普遍对计算机理论部分的知识不够重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本节内容了解得不多。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是《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中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情况及目前三个主流操作系统的简介。本节内容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个总体介绍,为本章各节的学习打下铺垫。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难点: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3、课时安排:0.5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2)了解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和方向;(3)了解三个常用的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举例说明,让学生体验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四、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发展及常用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是基本的常识和概念性的内容,为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主要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同时,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节教学内容以老师设问引入,然后通过各小组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新课的讲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过程

查看全文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教案 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二、教材内容分析1、 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3、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
查看全文

初中信息技术《自制信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掌握组合、填充等操作进行复制粘贴获得修饰、创意的方法。

    2、复习巩固基本操作:选定、复制、粘贴、文本框。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利用所学各种操作组合进行各种效果的修饰。

教学难点 :选定、组合、Shift键的组合使用。

课前准备:

1、利用软件Authorware和Word制作“信封浏览”课件。

2、制作设计武进区遥观中学的特大信封。(演示及模型)

3、设计小练习,用以学生课堂或课后巩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 :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  新课:

1、播放“信封浏览”课件,引导学生较快进行主题;

2、 出示设计的特大“武进区遥观中学”信封;

分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索,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投入,趁此自然引出课题。

二、课前准备:

1、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把信封的制作分割几块?(信封背景、邮政编码、贴邮票处、插入或填充图片、画线、输入文字学校名)

2、利用Shift键的组合使用,画正方形、直线、正圆;

3、复制、粘贴的不同操作;

4、学生动手操作。

三、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制作信封背景(或底纹);

A、画矩形框;

B、填充适当“纹理”;

C、设置无线条颜色。

    (学生动手操作:(2分钟))

 

2、制作邮政编码方格;

A、利用Shift键组合画出小正方形并进行颜色、线型、填充修饰;

B、选定,复制、粘贴、移动,完成左上方的邮政编码方格制;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山画王里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

  2. 使用画笔工具,写字或画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按钮设置,对画笔进行调整。

  三、教学过程:

  (一)问答引入

  1. 通过前两节课,大家对金山画王大致有了一个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操作。

  2.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3. 金山画王里的工具区有几个?

  4. 金山画王里的图库区分为哪几类素材?

  5. 金山画王里有哪些画笔工具?

  (二)自由探索

  1. 金山画王里面的画笔有很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经过细微的调整,同一种画笔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2. 大家自由尝试10分钟。

  (三)练习

  1. 出示范画:窗台上的`花

  2. 你会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3. 生自由谈。

  4. 老师示范操作:设置笔触、颜色,绘制《窗台上的花》

  5. 学生练习,时间20分钟。

  (四)全班共享。

  第2课时 为古诗配画

  1.出示范例《咏鹅》,请学生分析运用画板中什么画笔进行创作。

  2.教师示范绘制技巧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点评作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航天飞机》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篇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执教者:厦门市思明小学 陆佳音

  一、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飞机、银色飞机、火箭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羡、械、障、维、宇。新词:羡慕、宇宙、自豪。

  3、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掌握信息的查询搜集方法,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深入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特点、作用,并进行想象创造。

  三、 教学过程 :

  1、课题的导入  :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太空世界去畅游一番。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放映网页片头)

  揭示课题:航天飞机

  (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飞机和宇航员在月球着陆图)

  师: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向往其它星球的美好愿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使梦想变成现实。前几节课,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自学了课文。还阅读了有关航天飞机知识的课外书,并上网查找了资料。现在,同学们就分成三大组来个小博士擂台赛。

  2、擂台赛一:

  第1组: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飞行工具? (生读。给朗读评奖。)

  第2 组: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点击正确,电脑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

查看全文

《轻叩诗歌的大门》——信息技术与诗歌教学整合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轻叩诗歌的大门》——信息技术与诗歌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选自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组,它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通过阅读材料和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学习本单元,除了能读懂一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困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文学发展前景。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在阅读分析中归纳诗歌的共同点。上网查找资料,整理分析,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情况,通过辩论加深理解,形成观点,体会当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初步探讨文学发展的前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体协作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并学会用计算机收集和整理资料。学习的成果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据,并能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学习成果整理好,用演示文稿、网站的形式发布。

  学习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热爱诗歌的感情。

  知识与能力: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了解诗歌的分类、特点及发展历史。

  3、初步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困境,预测当代诗歌的发展前景。

  4、初步探讨文学的发展前景。

  5、培养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

  2、学会通过计算机收集和整理资料。

  3、能制作简单的ppt演示文稿和网站。

  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

  1、出示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文学还会有“黄金时代”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