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查看全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实物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看,我们的校园多热闹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有的小朋友在踢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双杠

  生3:有的小朋友在做操

  生4:有位老爷爷在修剪枝叶

  ……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在这幅图里,也有很多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谁能说一说都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球等)

  二、讲授新知

  1、初步感知角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课件出示园丁剪草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时就形成了这样的一个图形,(课件出示角)这个图形也有自己的名字,我们把它叫做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看一看,除了园丁爷爷手里的剪刀张开以后可以形成角,图中还有哪些方现了角这种图形呢?

  生1: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钟形成了角。

  生2: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也有角

查看全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观察比较能力。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面角的`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活动角、三角板等。

  学具准备:

  图形纸、正方形纸、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出示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这就是咱们学校美丽的校园,你们看,我们学校不仅有漂亮的教学楼而且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有做韵律操,有踢足球等等。咱们学校里还有许多角,你能找到吗?(学生找角。)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像老师手上的三角板、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球门、角球线,以及伸开两臂正在做操的小朋友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联系生活实际: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表面有角,你们能找到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看吧!(学生找角。)2、新授:

查看全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查看全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选19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今天听了平飞娜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说说我对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教师用纸片折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老师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

  在导入过程中,老师让学生在自己周围找角,有的甚至找到同学身上去了,这把原本抽象的角和生活中的角紧密的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角的认识,还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一些本质属性。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老师在多个地方运用了多媒体。特别是在显示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画法及变角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动画功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而在展示学生所画角和用三根小棒摆角时,老师没有合理的利用投影仪。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上,老师根据较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是判断角、数角、做游戏—变角及角的大小,题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会到熟,循序渐进。根据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可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的,学生不仅认识了角,会判断角的大小,而且还会画角。另外,将角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充分体现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是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将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让他们在寻找发现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数学。

查看全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通用1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