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是技术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技能。同时这种技能不是计算机本身,而是使用计算机去处理信息的技术和能力,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备技能。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专业的计算机课,它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高中技术性课程与学术性课程协调配合,最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不能是机械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充满体验、充满实践、充满探究、充满创造的过程。

  高中第一节讲信息与信息的特征,基本上是概念与知识的介绍,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较难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 学情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如果直接从概念讲解入手,照本宣科进行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往往觉得比较枯燥,很难接受,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因此必须采取例举法来讲解,吸引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认识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义;

  (2)通过实验总结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1.重点

  (1)了解信息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了解计算机中数据与信息的关系,知道信息编码方法和度量单位。

  (3)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查看全文

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其实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教材”,要 “用教材去教”,要求教学模式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任务型”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创作了学生学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教学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有趣故事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通过意义建构获得新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材分析
《算法及其实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第三章第四节内容,该教材是按照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达到“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的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的难点,介绍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表示方法。相比较前三节的内容要抽象的多,二本节又是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程序设计实例》的知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学习重点是算法的概念、特点及表示方法;难点是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三、学情分析
从思维品质上来说:高一学生已有使用计算机的感性经验,已经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具备了接受更高层面文化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接近成人,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已具有较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山画王里各种各样的画笔工具。

  2. 使用画笔工具,写字或画画。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按钮设置,对画笔进行调整。

  三、教学过程:

  (一)问答引入

  1. 通过前两节课,大家对金山画王大致有了一个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基本操作。

  2.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3. 金山画王里的工具区有几个?

  4. 金山画王里的图库区分为哪几类素材?

  5. 金山画王里有哪些画笔工具?

  (二)自由探索

  1. 金山画王里面的画笔有很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而且经过细微的调整,同一种画笔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哦。

  2. 大家自由尝试10分钟。

  (三)练习

  1. 出示范画:窗台上的`花

  2. 你会吗?你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3. 生自由谈。

  4. 老师示范操作:设置笔触、颜色,绘制《窗台上的花》

  5. 学生练习,时间20分钟。

  (四)全班共享。

  第2课时 为古诗配画

  1.出示范例《咏鹅》,请学生分析运用画板中什么画笔进行创作。

  2.教师示范绘制技巧

  3.学生练习

  4.展示学生作品,点评作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2、掌握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2、图片和艺术字大小位置的更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培养对封面框架的合理布局能力

  2、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航天飞机》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篇1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课

  《航天飞机》教学设计

  执教者:厦门市思明小学 陆佳音

  一、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了解航天飞机、银色飞机、火箭的外形、特点和作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生字:羡、械、障、维、宇。新词:羡慕、宇宙、自豪。

  3、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掌握信息的查询搜集方法,并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4、应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思考、搜集、处理、探究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语言应用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应用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搜求信息资料,深入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飞行特点、作用,并进行想象创造。

  三、 教学过程 :

  1、课题的导入  :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太空世界去畅游一番。请看大屏幕:(多媒体放映网页片头)

  揭示课题:航天飞机

  (多媒体播放:嫦娥奔月、飞机和宇航员在月球着陆图)

  师:同学们肯定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向往其它星球的美好愿望。如今,现代科学技术使梦想变成现实。前几节课,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自学了课文。还阅读了有关航天飞机知识的课外书,并上网查找了资料。现在,同学们就分成三大组来个小博士擂台赛。

  2、擂台赛一:

  第1组: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介绍了几种飞行工具? (生读。给朗读评奖。)

  第2 组:在电子课本中点击飞行工具。(点击正确,电脑即出现相应的飞行工具的图片。)

查看全文

《轻叩诗歌的大门》——信息技术与诗歌教学整合教学设计(通用14篇)

《轻叩诗歌的大门》——信息技术与诗歌教学整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选自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十一册第六组,它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通过阅读材料和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学习本单元,除了能读懂一些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困境,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文学发展前景。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在阅读分析中归纳诗歌的共同点。上网查找资料,整理分析,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情况,通过辩论加深理解,形成观点,体会当代诗歌面临的困境,初步探讨文学发展的前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体协作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并学会用计算机收集和整理资料。学习的成果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据,并能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学习成果整理好,用演示文稿、网站的形式发布。

  学习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热爱诗歌的感情。

  知识与能力:

  1、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了解诗歌的分类、特点及发展历史。

  3、初步了解当代诗歌的发展困境,预测当代诗歌的发展前景。

  4、初步探讨文学的发展前景。

  5、培养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分工合作,培养团队成员的协作精神。

  2、学会通过计算机收集和整理资料。

  3、能制作简单的ppt演示文稿和网站。

  学习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

  1、出示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文学还会有“黄金时代”吗?

查看全文

信息技术 -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通用2篇)

信息技术 - FOR/NEXT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篇1

  文中涉及部分不可显示字符及图象

  请单击此处打开或击鼠标右键选择另存为下载

  以下为本文简介:------------

  一、课前分析

  教学内容:FOR/NEXT循环语句。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和地位:程序设计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循环结构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结构,其作用是使一段程序反复执行。FOR/NEXT语句是循环运算的专家,在程序设计中频繁出现。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算法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为实现独立编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并能运用其来编制简单的小程序。难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绘制好流程图,确定循环变量和循环体。因为用流程图描述算法,能够把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直观地表示出来。

  2、教学目标 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FOR/NEXT语句的学习,写出简单的循环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请先看这个图形(画5个竖行排列的“*”),想想看用以前学过的程序设计语言怎样来编写它的程序呢?(本节程序均设置为单击命令按钮cmdstart运行即代码加在private sub cmdstart_click)

  生(稍做思考,然后回答):使用PRINT语句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PRINT “*”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那么,我想画10行,100行,1000行“*”呢?难道就这样顺序写下去吗?这样编写是不是太繁琐了。如果能让计算机去完成这部分重复的内容,而我们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就可以了,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呢?能!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FOR/NEXT循环语句,就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个愿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