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战结束。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教学步骤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作用的比较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7页的正文和小字部分,请一位同学归纳,法西斯的暴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走向胜利。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查看全文

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2篇)

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复习提问】

  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提问: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使用电脑地图软件,通过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教师操作电脑)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以下地图演示同理)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教师用电脑显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位置。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查看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战结束。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教学步骤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作用的比较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7页的正文和小字部分,请一位同学归纳,法西斯的暴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走向胜利。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查看全文

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复习提问】

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提问: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使用电脑地图软件,通过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教师操作电脑)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以下地图演示同理)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教师用电脑显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位置。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查看全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二)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 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 第二次大战结束。

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联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有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肯定了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苏德战场的胜利,英美开辟第二战场,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教学步骤 

重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的作用的比较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一、法西斯国家的暴行

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7页的正文和小字部分,请一位同学归纳,法西斯的暴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从此这些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反法西斯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在各个战场同法西斯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推动战争向有利于反法西斯力量的方向转折,走向胜利。1942年,三大战场都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关键战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苏胜德)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为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窘境,决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苏联。于是德国集中了150万兵力,在苏联南线发动了攻势,重点进攻斯大林格勒。

查看全文

第十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慕尼黑协定,德军闪击波兰,德军攻占北欧,敦克尔克大撤退,法国投降和“自由法国运动”,德军闪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珍珠港事件,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通过课内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全面准确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慕尼黑协定的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是一种绥靖政策,最后是自食其果,身受其害。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慕尼黑阴谋”

难点:德日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连战连捷不可一世的原因

【复习提问】

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提问: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阴谋

(使用电脑地图软件,通过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教师操作电脑)1938年,德国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冲破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以下地图演示同理)希特勒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胁,要求割占苏台德区。(教师用电脑显示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位置。提示,苏台德地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重要地位,一旦失去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就无险可守,任人宰割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