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案

时间:2025-04-05

三顾茅庐 教案(精选15篇)

三顾茅庐 教案 篇1

  三顾茅庐 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   呕心   寰宇   荷锄   篡逆   猝定   斡旋  

  匡扶   朔风   邂逅    不省   慵懒   千仞    不栖 熟谙

查看全文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通用13篇)

《三顾茅庐》优秀教案 篇1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历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的刻画,没有动情的议论,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刘备的几个动作: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然而,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读:读出动作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二读:读出“诚心”

  想一想: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的,表示“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的“站”呢?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的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查看全文

《三顾茅庐》教案范文(通用14篇)

《三顾茅庐》教案范文 篇1

  一、教学理念:

  1、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探索自主探究的开放的课堂模式。

  2、以语言材料为载体,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乐学、善学。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__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披文入情。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还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诸葛亮。

  2、你想进一步研究刘备吗?研究什么?(略)要研究刘备,还涉及到他的弟弟张飞,那么,我们怎么来研究这两个人物呢?让学生说,通过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神态等来理解。

  (二)自主选择,合作探究。

  1、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深入学习课文,完成填表。(把表格发给学生。)

  一顾

  二顾

  三顾

  怎样一个人刘备

  (言、行、神态)

查看全文

《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7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重点难点:

  通过对描写刘备的神态、语言、动作词句的朗读和感悟,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具准备:

  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课多媒体配套课件

  2、有关《三国演义》故事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谈话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

  (生补充:《三国演义》)

  3、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生交流)

  4、古人很有趣,除了姓名外,还有字,诸葛亮字——刘备字——

  张飞字——关羽字——李白字——

  5、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2、解释课题,补充课题。

  引导: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请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在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试着说一说。

查看全文

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7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目标点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查看全文

三顾茅庐教案(精选16篇)

三顾茅庐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