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

时间:2025-04-05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精选2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篇1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鉴赏品味

  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因小见大。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查看全文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七单元课文梳理(精选2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第七单元课文梳理 篇1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八年级(上)第七单元课文梳理

  第七单元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27.曹刿论战 《左传》 28.*干将莫邪(干宝)

  29.*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 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查看全文

中考复习教案地理走近国家湘教版(精选2篇)

中考复习教案地理走近国家湘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

  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

查看全文

政治中考复习必备二:增强创新意识

一、选择题部分
研究表明,月球探测的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比5,即投入1元钱,能够产出5元钱。据此回答1—2题。
1.(常州)球探测的投入产出比表明【c】
a.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b.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是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唯一因素
2.(常州)从XX年秋季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a】
①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②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③减轻城乡居民的经济负担    ④使义务教育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3.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将首颗自主研制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同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支线飞机“翔凤”在上海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飞机正式跻身世界民用客机行列。事实表明【a】
a.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c.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已实现
4.中国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中学时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学期开学后,他都会制订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学习,直到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才出去玩。这说明【a】
①他能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②他很好地履行了受教育的义务  ③公民所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互结合的  ④他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

查看全文

政治中考复习必备二十: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部分
1.(08东营)周末,小明全家回乡下看望爷爷。一进村就看到墙上有一醒目标语:“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接受村民监督,为村民当家提供服务”。标语生动地说明【a】  
①实现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的基本方略  ④村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是实现民主管村的重要条件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8福州)XX年2月28日,《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发表。白皮书强调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统一起来。这说明【c】
a.法律和宪法都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b.法治建设是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白皮书是关于国际能源的纲领性文件
3.(XX年恩施)右边漫画表明:在我国法律体系中【a】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
b.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与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d.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和普通法律相同
4.(08汕头)XX年春节前,广东省领导表示愿就广东的科学发展和网民一起“灌水”,也欢迎大家“拍砖”(灌水、拍砖是网络语言,意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引起轰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b】
a.违背网络道德的行为  b.有利网民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c.有利网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d.形式可取但不切实际
5.(08武汉)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由此看出【b】

查看全文

政治中考复习必备五:关注国际局势

一、选择题部分XX06181.(08金华).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之福。胡锦祷主席的“暖春之旅”有利于 【d】    ①双方增进互信,相互理解    ② 忘记不幸历史,把握时代机遇③双方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④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8株洲)下列关于“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    c.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d.国际竞争已不存在3.(08安溪) 据统计,截至XX年11月底,中国共参与联合国18项维和行动,共派出维和士兵9000多名。这体现了中国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b.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    c.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d.促进世界发展的中坚力量4.(08广安)XX年4月11日至13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博鳌隆重召开,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1700多名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代表们相聚博鳌,共话亚洲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寻求合作共赢之路。年会的成功举办说明了【b】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②加强地区间的团结协作,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③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政治和军事的竞争   ④竞争和合作是相辅相成的,竞争需要合作,合作可以提高竞争力,在竞争合作中实现共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提高到2007年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不足1%到2007的8%。1978年以来,中国年平均进口增速18.7%,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逾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逾12%。中国参加政府国际组织100多个,签署国际公约300多个,迄今,中国共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23项,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下在执行维和任务的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5.(08聊城)根据上述材料表明,我国【b】a.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b.综合国力显著增强c.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d.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6.(08聊城)这种变化告诉我们【c】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②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开放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③我国还存在严重的人中、资源和环境问题④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7.(08烟台)总理指出,发展同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台作,巩固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政策。中国将继续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永远做东盟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这说明【b】a.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b.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c.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8.(08孝感) 近几年来,我国为处理国际和地区一些热点问题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如:在朝鲜核问题、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上,在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上,中国都做出了外交努力和重要成就。这表明【c】a.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b.我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c.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d.世界舞台离不开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必须要有中国参与9.(08淄博)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今中国是开放的中国,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们。我们要走向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b.要具有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c.要学习和吸收每个民族和国家的经验和技术      d.要用世界的眼光看问题10.(08泰安) XX年10月3日,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中国政府积极斡旋,做了大量工作,成功地扮演了“舵手”角色。这表明【d】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作出了积极贡献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08西安)一年来,中国政府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遭遇自然灾害的缅甸提供紧急援助,在国际会议上全面阐述中国立场和建议……这表明【b】①中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     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③中国积极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④中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08佛山)据联合国的统计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60多年,全世界共发生了近200次军事冲突,但犹豫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实际生产总值的增长超过10倍。这说明【c】a.我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b.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c.世界和平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d.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