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教案

时间:2025-04-05

诚实守信教案(精选12篇)

诚实守信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2、让我们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引起部分同学们对不诚信行为的重视,做一个守诚信的小公民。

  3、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如一。

  活动要点:

  1、讲故事,从中了解“诚信”。

  2、学习关于诚信的成语。

  3、总结班会,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深化班会主题。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进场(讲有关诚信的一个故事,引入主题)

  (二)学生自由发言,讲讲自己理解的什么是诚信,老师给出诚信的解释

  幻灯片(诚信的含义):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终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去做。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应有的职业品质。

  (三)同学自由发言,讲讲自己知道的有关诚信的故事。

  (四)老师讲一个有关诚信的正面例子《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查看全文

《诚实守信》教案(精选14篇)

《诚实守信》教案 篇1

  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诚实的含义,懂得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

  知道拒绝谎言、重视承诺的要求和意义,学会处理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诚实守信是最重要的交往品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

  二、教学重点:诚信的意义和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四、知识要点:

  一)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1、 诚实的内涵

  2、 诚实的重要性

  二)拒谎言,重承诺

  1、 谎言的根源及危害

  2、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

  三)诚实、隐私与“善意的谎言”

  1、诚实与隐私

  2、诚实与“善意的谎言”

  四)坚守诚信的绿洲

  1、准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信行为

  2、坚守诚信美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0,社会风景,“日常琐事‘点评’”:

  小康家的房子

  小蕾借钱

  阿白叔的香肠

  他们的点评你同意吗?如果事情再往下发展会发生哪些事呢?

  (请大家发挥合理想象,想象一下这三个场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思考:这样的结果是怎样造成的?(丧失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

  (二)、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1、诚实的内涵:

  (1)什么是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

查看全文

《诚实守信》教案(精选5篇)

《诚实守信》教案 篇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得不同影响,并做出评价;明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2、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对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同影响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辨别是与非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做。3、思想觉悟方面使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演示诚信树

  二、新授

  学习探究园部分

  社会风景

  阅读下面日常琐事的“点评”,设想自己身临其境时的心情与做法。

  点评一:小康妈妈的做法不算高尚,却也可以理解。

  点评二:谁都有疏忽的时候。

  点评三:阿白叔的人品还不错。

  点评四:不管怎么说,小菊说的总是实话。

  提问:1、什么是诚实守信?

  2、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说一说诚实的重要性。

  教师归纳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学习“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那么,诚实意味着什么呢?(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小结: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

  为什么要讲究诚实守信呢?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查看全文

《诚实守信》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结合具体事例说明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得不同影响,并做出评价;明确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2、能力方面提高学生对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同影响的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辨别是与非的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做。3、思想觉悟方面使学生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一、导入新课:通过幻灯片演示诚信树

二、新授

学习探究园部分

社会风景

阅读下面日常琐事的“点评”,设想自己身临其境时的心情与做法。

点评一:小康妈妈的做法不算高尚,却也可以理解。

点评二:谁都有疏忽的时候。

点评三:阿白叔的人品还不错。

点评四:不管怎么说,小菊说的总是实话。

提问:1、什么是诚实守信?

2、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说一说诚实的重要性。

教师归纳

诚实守信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应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诚实是人们彼此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

学习“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那么,诚实意味着什么呢?(诚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师小结: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

为什么要讲究诚实守信呢?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查看全文

诚实守信(通用12篇)

诚实守信 篇1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的基本含义。

  2、懂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

  情感

  1、愿意做的人,鄙视虚假和不守信的行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

  1、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2、做到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3、做到承诺时实事求是、讲原则,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二框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编写的。本课教育是在的中年级的基础上,从观点的外延“对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这个广泛意义上认识对教育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有从小养成的良好品德,将来才能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适应时代的要求。

  课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讲明观点的。

  1、的含义。

  2、是美德,做人要以诚信为本。

  3、 现代社会更需要。

  4、 要从小培养的品质。

  本课共有四个栏目

  栏目一“述说”(课文前)意在让学生首先回顾以往学过的关于的内容,再联系一些自己的具体实例,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使学生对的表现有一总体认识,由此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栏目二“述说”(课文后)意在巩固本课所讲观点 。学生在联系正反两方面实际的同时,全面认识的意义。

  栏目三“讨论”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分辨、评议,明辩是非对错。

  栏目四“评议”安排两个题,用意有两个:一是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补充,本课教学在行为目标上提出要引导学生说话、做事表里如一,当着人和背着人一样,承诺时要实事求是,并努力兑现。课文中对这方面没有详细讲解,在此有一个明确认识;再一个就是,通过评议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人们喜欢什么人,厌恶什么人,使学生产生努力做一个的人的愿望。

查看全文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篇1

  一、设计意图

  1.整个设计依据学生实际

  在上课前,我对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认知程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初中学生有相当比例对于诚信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偶尔撒谎或在小问题上撒谎的行为不以为然,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发展到说谎成性,形成难以改正的恶劣品质;有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向他人许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轻易许诺,不重视兑现,缺乏信用意识。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从行为上践行“拒绝谎言,重视承诺”,对学生的成长来说相当必要,也十分紧迫。因此,无论是问题的难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都力求与这一实际相符合,这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基础所在。

  2.材料和问题力求新颖新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设计在选用事例、漫画等材料的时候在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力求新颖;问题的设计也不流于俗套。给学生一种鲜活生动的感觉,易于激活思维,易于展开联想。

  3.课堂组织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还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在进行教学组织的时候力求让学生的身体动起来、思想也动起来,让他们在体验中学,在学中体验。

  4.注重兴趣激发和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有兴趣才会关注,才会参与,才会认真学习;因此在设计环节、选用材料的时候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小品、漫画等形式来引起学生高度的学习注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