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三角形教案

时间:2025-04-05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精选2篇)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 篇1

  教学内容: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智力游戏).

  教学目标 :

  1.选择一个适当的图形为单位,进行图形的分解训练,分析几何图形之间包含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如何把一个图形分解成单位图形.

  教学难点 :

  推导图形中含有几个小三角形的推理过程.

  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色图形、小卷子两张(同题板1、题板2内容)

  教学过程 :

  (课前板书课题:含有几个小三角形)

  一、复习导入  

  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1.导入  

  师:这儿有三种图形,你知道它是什么形状吗?它呢?

  (师一个个出示,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形状)

  2.准备题(一)

  师:我们看投影上的这些图形,你能从这些图形中找出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个长方形吗?

  一共有( )个三角形

  ( )个正方形

  ( )个长方形

  (一问一问出示,用数字板反馈,并说出是哪几号图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继续看投影.

  3.准备题(二)

  考眼力:下图中各是由几个相等的小三角形拼成的?

  二、探讨新知

  第一层次:动手实践

  1.师:请你想办法求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出示题板1)

  (反馈①)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生:用 摆了摆含有2个

  生:斜着画一条线,分成了2个小三角形

  生边说师边画:

  (反馈②③步骤同上)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三角形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三角形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教学过程:

  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作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谈谈注意什么问题?(强调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

  3.4.53.3.32.2.63.3.5

  为什么?

  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

  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

  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

  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

  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动三:提高题

  1、能画出有两个直角或者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吗?为什么?

  交流——汇报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边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和吗?

  交流讨论——汇报

  四、综合练习:

  课本P1278P130-13110、11、12、13

四年级三角形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查看全文

《三角形的高》微课教案(精选4篇)

《三角形的高》微课教案 篇1

  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含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的确定及画法。

  教具学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三角板,作业纸等。

  2、学生准备:学具小棒、彩色笔、三角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为了上好今天这节课,老师特意拍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考考你们,看你们能否发现你比较熟悉的图形?(课件播放:三角形的木梯、空调外机的支架和电视塔)

  学生自由汇报。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都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生:红领巾、房梁、自行车、交通标志牌、电视接收塔、高压线塔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很漂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三角形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老师带来几个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敢不敢挑战一下?(敢)

查看全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精选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篇1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讨发现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2、3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是了解判定定理2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叙述判定定理1,定理1的证题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

  [讲解新课]

  类比三角形全等判定的“SAS”让学生得出:

  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单说成: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和 中,

  且 .

  求证: ∽

  建议“已知、求证”要学生自己写出.

  另外,依照判定定理1的两个证明思路,让学生自己说出辅助线的作法.

  下面判定定理3的引出与证明同判定定理2,这里从略.

  在讲解判定定理3的过程中,再一次强调使用比例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以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它.

  例3  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 与 是不是相似,并证明为什么:

查看全文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精选4篇)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优秀 篇1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并学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稳定性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

  2、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1)师生每人画出一个三角形。

  小组内展示画的三角形,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指生上台板演。)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学生动手摆三角形。思考: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可结合课本理解)

  (2)学生回答。

  (3)你认为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为了表达方便,我们通常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查看全文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精选12篇)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篇1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本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还是研究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

  它的难度较大,是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困难,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体系进行分析、探求,难度较大.

  释疑解难

  (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选择:①已知有一角相等时,可选择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②已知有二边对应成比例时,可选择判定定理2与判定定理3;③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时,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来判定,如果不能,再考虑用判定一般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来判定.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作用:①可以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②间接证明角相等、线段域比例;③间接地为计算线段的长度及角的大小创造条件.

  (4)三角形相似的基本图形:①平行型:如图1,“A”型即公共角对的边平行,“×”型即对顶角对的边平行,都可推出两个三角形相似;②相交线型:如图2,公共角对的边不平行,即相交或延长线相交或对顶角所对边延长相交.图中几种情况只要配上一对角相等,或夹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边成比例,就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