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长短教案

时间:2025-04-05

《比长短》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比长短》优秀教案 篇1

  数学活动:长短分类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会用物体的长短差异排出四个物体的序列

  2、会用语言讲述排列顺序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长短不一的绿色纸条4跟,标记图1张。

  学具:第一、二组;长短不一的纸条人手4根,每人1张标记图,第三组:人手3张点卡,每人三色花片1盒,每人1个分类盒,第四组:人手1套动物卡片(3张,数量为1-3,)每人1个圆点印章、分类盒,印泥2盒卡纸若干,第五组:人手一张食物排序材料纸、事物卡片4张。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出示四根纸条,“这里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根长?哪根短?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把两跟放在一起比一比)“比的时候,要把两根纸条靠在一起,下端对齐,这样就能看出哪根长哪根短了。”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这几根纸条排队?想想哪根纸条排在最前面,哪根纸条排在他的后面,要把这些纸条排的很整齐,一边排一边说:什么样的纸条请你排在最前面,什么样的纸条请你跟在后面。”请个别幼儿在绒板上操作。“请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纸条排队的?(最长的、长的、短的、最短的等)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纸条排队

  “先把纸条都拿出来比比看哪跟长哪跟短,在把它放在红线上,排好对后从前到后地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组,把相同的.花片放在一起

  “看看盘子里的花片有什么不同,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数数每样有几片,再按数目的多少有序的送他们回家,然后在送点卡,一个花片送一的点卡,边说边送。。。。。。最后说几个什么花片送你几的点卡

查看全文

《比长短》教案(精选17篇)

《比长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幼儿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幼儿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幼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矿泉水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 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幼儿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查看全文

比长短(精选17篇)

比长短 篇1

  一、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二、 教材分析

  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一一幅主题画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再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的内容,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置入实验的新理念。

  三、设计思路

  初探→实验→发现→归纳→运用→拓展

  四、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实验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特结合本班学习特点,设计如下环节。

  一、 设悬念,引发兴趣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 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查看全文

比长短、高矮(精选2篇)

比长短、高矮 篇1

  编写者斯旦红执教者 第 教时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设计理念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时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教学资源 修改意见

  

  过

  

  

  过

  一、 感知长短教师谈话:小朋友们请从你的铅笔盒里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二、 比较长短1、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请小朋友说可以如何比较铅笔的长短。(小组讨论)学生:(1)一端对齐 (2)看出来的 … …(教师加以引导、演示)2、揭示一般比较的方法:一端对齐进行比较3、练一练我们接下来做一个比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较什么物体的长短就比什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进行比较。如:毛线、手指、手臂等等)三、 比高矮1、方法:(请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说一说:他和谁一起比什么物体的长短。)小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这两位小朋友谁高谁矮?(两位小朋友站的远一点,使其余小朋友不能一眼看出,思考:如何比较)方法:(1)直接比:面对面站,背对背站。(2)借助他物来比:在墙上做记号。(由学生自己选择,教师应多予以鼓励)2、游戏:小朋友们,我们下面做一个游戏,看哪组小朋友最先从矮到高排好队。(学生排队。前后小朋友比比说:我比你高,你比我矮… …)四、巩固11、比谁摸得高、谁摆得高。12、借助其他物品来比较长短、高矮。33、师说生做:如:在你的学具里,请你拿出最长的尺子、请小组内最高的同学站起来等等

查看全文

《比长短》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比长短》教学设计 篇1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查看全文

1.2.2 比长短(通用16篇)

1.2.2 比长短 篇1

  执  教: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教案设计: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陈长胜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蔡宁

  指导教师:河北省玉田县教育局教研室 薛玉春

  河北省玉田县城内第三小学 吴成林

  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 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具任务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cháng duǎn

  板书:长、 短

  [ 设计说明: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 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