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认识体积和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0页的例6、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五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提高学好数学的积极性。教材简析: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体验,没有什么知识基础,正确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对学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非常重视这节起始课的教学。例6主要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体积的意义。第一层次,让学生感知桃占去了杯中的一些空间;第二层次,让学生感知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第三层次,通过操作,来推理验证对三种水果所占空间大小的判断。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三点:第一,要将操作的过程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第二,在每一次操作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操作前的状态和操作后的结果。第三,在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提出问题,以启发学生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丰富对体积意义的认识。例7的教学要紧紧抓住体积的意义,在此
查看全文

第十课时:容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
1、建立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2、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1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不同的饮料瓶、纸杯、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什么是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一个长方体纸盒,长2分米,宽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把纸盒打开,指着盒内的空间介绍: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大家常见的金鱼缸里面所能容纳水的体积就是这个鱼缸的容积。你们能举例说说什么是容积吗?
一个实心长方体或正方体木块,它有容积吗?
师: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里面是空的,才能计量它的容积。
(2)一个物体的容积就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所以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个容积单位,研究它们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

查看全文

《认识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认识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认识体积与容积》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

    在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理解体积的概念。通过第一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又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体所占空间是有大有小的。在此基础上引出体积的意义,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又找了两个外形差不多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瓶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又就地取材,让学生说说粉笔木盒的体积与容积分别只什么,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查看全文

圆柱容积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5、“练一练”,练习二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学会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井能应用于实际求出所容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计算圆柱形容器的容积。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
  1.求下列圆柱的体积(口答列式)。
    (1)底面积3平方分米,高4分米;
    (2)底面半径2厘米,高2厘米;
    (3)底面直径2分米,高3分米。
    追问:圆柱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板书:V=Sh)
  2.复习容积。
    提问:什么是容积?它与物体的体积有什么区别?我们是按什么方法计算容积的?
  3.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的体积计算,知道了容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就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基础上,学习圆柱的容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5。
    出示例5,读题。提问:这道题求什么?你能计算它的容积吗?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题目,解答这道题还要注意些什么?(统一单位或改写体积单位,取近似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求的。同时注意是怎样统一单位和取近似值的。
  2.新课小结。
    提问:求圆柱形容器的容积要怎样计算?如果知道圆柱底面的半径或直径,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查看全文

容积和容积单位(通用14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了解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的含义和升、毫升的实际大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3.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知识:.(板书课题)

  (一)建立容积概念.

  1.学生动手实验(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有厚度的长方体盒,细沙一堆)

  实验题目:计算出长方体盒的体积.

  把长方体盒装满细沙,计算细沙的体积.

  2.学生汇报结果.

  长方体盒的体积:先从外面量出长方体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细沙的体积: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的体积,但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再计算其体积.

  教师追问:计算细沙的体积为什么要从长方体里面量长.宽.高?

  3.师生共同小结.

  教师指出:这个长方体盒所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长方体盒的容积.我们看见过汽车上的油箱,油箱里装满汽油.这就是油箱的容积.长方体鱼缸里盛满水,它就是鱼缸的容积.

  师生归纳: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它们的容积.(板书)

  4.比较物体体积和容积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量长.宽.高;容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查看全文

容积和容积单位(精选13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 篇1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1班级五5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最后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联想、表达,强化对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的感知,初步形成对体积单位大小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够进行比较,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已经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