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案

时间:2025-04-05

《元素》教案(精选11篇)

《元素》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学生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

  1、元素概念的建立

  <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

  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查看全文

元素教案(精选5篇)

元素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学生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

  1、元素概念的建立

  <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

  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查看全文

《元素》教案(通用6篇)

《元素》教案 篇1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学生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

  1、元素概念的建立

  <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

  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查看全文

元素教案

一、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此时学生认识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学生能够应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微观领域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在原子组成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正在于核内所含的质子数不同,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为"元素"的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的概念,引导学生理出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本节难点:(1)元素概念的内涵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 教学过程:
本节教学共分三大部分进行:
1、元素概念的建立
<情景创设>1、许多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它们能否划为一类
2、不同类的原子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复习原子构成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下表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氧原子的质子数
氧气(o2)
水(h2o)
五氧化二磷(p2o5)
过氧化氢(h2o2)
物质名称 原子种类 其中氮原子的质子数
氮气(n2)
二氧化氮(no2)

查看全文

《元素》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元素》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查看全文

卤族元素复习教案(精选2篇)

卤族元素复习教案 篇1

  一、             教材分析

  以卤素的制备和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作为卤族元素复习的载体,本内容可以作为卤素知识综合应用的专题讲座。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卤素的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食盐、卤素单质。食用加碘盐是实现我国政府1991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范围消灭碘缺乏病”的重要举措,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宜以“探究教学”作为本专题内容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题),进行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最后获得知识和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课题),是一种学科内综合的课堂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注重了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从氯气的制法迁移应用设计溴的制取,并从氯气能将Br-、I-氧化为单质Br2、I2的性质设计溴和碘的制备。

  (2)学会加碘盐中碘酸盐的鉴别和定量测定原理。

  2.能力目标

  (1)综合实验能力(溶解、蒸发、过滤、蒸馏、萃取、分液、气体制备、滴定)。

  (2)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在较复杂情境中找出与问题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

  (1)建立物质二重性的观点:缺碘和过量碘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2)在实践(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并分享成功。

  三、教学重点

  (1)溴、碘单质实验室制备的设计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