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教案

时间:2025-04-05

《连加》教案(通用10篇)

《连加》教案 篇1

  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l、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2、 保证计算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教学资源: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 复习口算

  6+9                7+6                8+8

  4+7                4+7                7+9

  3+9+4              4+8+8              6+8+9

  3+9+7              4+6+8              6+8+2

  1、 把得数写在自备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查看全文

《连加》教案(精选5篇)

《连加》教案 篇1

  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l、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个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

  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三个数连加的笔算方法,会正确计算。

  2、 保证计算具有较高的正确率。

  教学资源: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 复习口算

  6+9                7+6                8+8

  4+7                4+7                7+9

  3+9+4              4+8+8              6+8+9

  3+9+7              4+6+8              6+8+2

  1、 把得数写在自备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查看全文

《连加》(通用13篇)

《连加》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用一个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使学生熟练地运用凑十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6+8+2= 5+7+9= 3+7+5= 6+7+8=

  1+4+9= 3+5+4= 4+8+6= 8+9+6=

  2.同时口算

  8+7= 7+6= 5+8= 4+6=

  9+5= 7+5= 3+8= 4+7=

  9+6= 5+5= 3+9= 2+8=

  3.订正板演

  (1)竖式

  请同学说计算过程,最后说说笔算加法的法则,教师贴出: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口算

  找两名程度差不多的同学,同时做左右两组口算,问左边做得快的同学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快。(左边把能凑成十的两个数先加,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算得快)看右边一组,问:从得数上看与二十以内的口算有什么不同?(10以内的两个数相加得数永远不会超过20,而三个数相加,就有可能超过20了)

  4.小结引出新课

  师说:两个数相加的笔算加法这部分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如果三个数你还会计算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6

  (1)出示袋子图

  (2)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88+97+105=

  师说:以前我们算三个数,要用两个竖式,从这节课开始,为了简便,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查看全文

以内数的连加(精选14篇)

以内数的连加 篇1

  教学内容:

  连加(《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

  ①在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②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新课: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1]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学生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学生看图说,老师检查学生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查看全文

连加 教学设计(精选2篇)

连加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体会连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连加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铃鼓、趣味口算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搭建阶梯

  1、口算

  1+3= 5+2= 3+2= 1+7=

  4+2= 7+3= 5+4= 10+0=

  2、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小红花加法图)

  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列式,计算结果。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小聪聪”是个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在生活中他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他很想和同学们挑战,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法为全班学生引进一个虚拟的竞争对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的竞争意识。)

  师叙述:有一天,小聪聪背着书包上学去,走在路上遇到三个小伙伴,他们一同往前走。来到一个岔路口,又遇上了两个小伙伴,他们又一起结伴向学校走去。同学们谁知道他们一共是几个同学一起走到学校的吗?(1+3=4 4+2=6)

查看全文

以内数的连加(精选10篇)

以内数的连加 篇1

  教学内容:

  连加(《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第67~68页).

  教学目标 :

  ①在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基础上,学会10以内连加的设计方法和运算顺序.

  ②能看图,用四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口算:1+3,4+2,3+4,7+2,2+2,4+3,3+3,6+3

  二、新课:

  (一)出图引出新课.

  问:[1]谁能看着图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1朵花,右边有3朵花.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回答.即:说出两个部分数量,提一个问题,求总数量.)

  [2]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怎样列式?

  板书:1+3=4

  还可以:3+1=4

  问:1和3在图中表示什么数量?

  目的:使学生清楚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旧知识,为学习连加做好铺垫.

  (二)揭示新课

  1.出图

  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与刚才复习的那幅图有什么不同?)

  2.提问:

  [1]这幅图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2]谁能用四句话把图意说一说?

  生:(左边有一朵花,中间有三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几朵花?)

  请2~3名同学说图意.

  (学生看图说,老师检查学生表达是否完整,对说得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表扬.)

  3.师:要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生:用加法计算.因为是把三部分的数量合起来,求总数量.

  师强调说明:把三部分数量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怎样列式?

  1+3+2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