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教案

时间:2025-04-05

起跑线(精选13篇)

起跑线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进行200米、400米体育比赛,起跑线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起跑线的位置设计”问题。

  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观看短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一段短片(画面:学校运动会6名运动员200米竞赛起跑的场面)。(观看结束后)

  告诉学生,这是前阶段校运会200米比赛的录像,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一起研究吗?(此时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待讨论完毕,全班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接着,组织学生再看一次录像,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2.提问: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站在外面起跑的同学在最前面,占便宜了吗?

  二、引导探究

  1.研究200米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1)每个学生拿出跑道示意图,小组合作,看图研究起跑位置在前的人是不是比起跑位置后的的人合算?

  (2)交流各自想法。

  生:因为200米跑要过弯道,弯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

  (3)思考:你觉得在设置起跑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全文

起跑线(通用13篇)

起跑线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进行200米、400米体育比赛,起跑线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起跑线的位置设计”问题。

  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观看短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一段短片(画面:学校运动会6名运动员200米竞赛起跑的场面)。(观看结束后)

  告诉学生,这是前阶段校运会200米比赛的录像,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一起研究吗?(此时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待讨论完毕,全班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接着,组织学生再看一次录像,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2.提问: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站在外面起跑的同学在最前面,占便宜了吗?

  二、引导探究

  1.研究200米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1)每个学生拿出跑道示意图,小组合作,看图研究起跑位置在前的人是不是比起跑位置后的的人合算?

  (2)交流各自想法。

  生:因为200米跑要过弯道,弯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

  (3)思考:你觉得在设置起跑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全文

教育随笔—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知道从几时起,在中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多少家长为了这句话焦虑、彷徨;又有多少孩子为此早早地结束了金色童年。然而在这句话的指引下,这些年来中国孩子的体质没有提高,近视率倒是越来越高;孩子们的快乐没有增加,心理隐患却越来越多。于是我想,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这句话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有道理的。透过其中的每一个字,我们看到的是父母对孩子未来幸福生活的希望和期盼。

其次,所谓“起跑线”指的是跑步的起点,借喻儿童年代。从人的生理发育和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儿童7岁之前确实是大脑发育和学习的黄金期,所以在儿童时期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无道理,而且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关键在于教给孩子什么?何谓输?何谓赢?

人生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人为的规定让孩子上学前就学会多少汉字、会说多少英文单词、会几项特长……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意义究竟多大?我觉得以上这些家长最看重的内容,不是能力只是一种技能,是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上学后都可以学会的。但是,多数家长却为此费心劳力地想尽各种办法,花钱赔时间,让孩子学这些东西。家长累、孩子烦,彼此斗智斗法。其实在这场对决中,家长赢得的是自己的面子和虚荣,输掉的却是孩子接触大自然、自由成长的童年。好多孩子因为学前学的太多,上学后反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又有多少孩子成了如此教育的牺牲品。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投毒杀人,伤天害理,林某的行为除了令人憎恶,令人震惊,也发人深省。

查看全文

起跑线(数学与体育)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在环形跑道上进行200米、400米体育比赛,起跑线位置的不同的道理。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起跑线的位置设计”问题。
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和什么有关系,能根据起跑线设置原理正确计算起跑线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
1.观看短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下面的一段短片(画面:学校运动会6名运动员200米竞赛起跑的场面)。(观看结束后)
告诉学生,这是前阶段校运会200米比赛的录像,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一起研究吗?(此时老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待讨论完毕,全班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接着,组织学生再看一次录像,看看他们是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
2.提问: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站在外面起跑的同学在最前面,占便宜了吗?
二、引导探究
1.研究200米起跑的位置为什么不同。
(1)每个学生拿出跑道示意图,小组合作,看图研究起跑位置在前的人是不是比起跑位置后的的人合算?
(2)交流各自想法。
生:因为200米跑要过弯道,弯道的大小不一样,所以起跑位置在前的人不一定占到便宜。
(3)思考:你觉得在设置起跑位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要比内圈大,外圈要跑的弯道大,弯道路线就长,内圈跑的弯道小,弯道路线就短,所以在起跑的时候,外圈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较内圈的要靠前一些,保证每个人都正好完成同样的距离。

查看全文

《起跑线》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数学与体育》第二课--------起跑线
教材分析:
《起跑线》一课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领域,重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起跑线》是一节新增的教学内容,这就意味着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我在反复阅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又对比了现行的其他版本教材。感觉北师大版教材虽然以《起跑线》为题,但教学的重点并不是研究体育比赛中确定起跑线的方法,因此也就不必强调进行过于繁杂或精确的计算。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或查阅:起跑线之间的距离相差多少?等问题,也可以算一算,但这些都不作为基本要求。
教材通过“在一些短跑比赛中,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位置是不一样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现实背景的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全班开展交流并加以适当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教材可以看作是两个部分,一是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二是计算淘气和笑笑走的路程。这两部分分别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二者的结合点使课堂融会贯通,使学生自觉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是把握本节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

查看全文

孩子们的起跑线应该定位在那里?(夏季亲子教育)

前言:现在的孩子起跑线都规定在学习了多少的知识,但是对于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家长们很少注重,那么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孩子起跑线应该定位在那里的文章吧,可以让家长们收获颇丰的噢!
   到一所幼儿园去讲课,课堂的内容是“0~6岁孩子的性发展”,来听讲座的是父母和老师,由于这所幼儿园有近一半的家庭是外籍人士,那天来听讲座的多为中国父母,其中有一位爸爸是德国人,他听不懂中文,特地有一位老师做他的翻译。
  在我的讲座讲到了3~4岁的孩子可以独立洗澡、洗屁股、穿衣吃饭等内容时,一位妈妈举手要求发言,我停下来,她说她要进行一个现场调查,于是她问在坐的家长们:“你们有谁的孩子在3~4岁的时候就独立洗澡、洗屁股了,请举手”现场一片沉默,没有一位家长举手,这位妈妈对我说:“看,胡老师,让3~4岁的孩子自己独立洗澡,没有人能够做到,孩子做不到,父母也做不到!这就是现实啊!”我当时多么希望有一位家长能够举手啊!我明白这位妈妈的意思:“你的说法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接下来,我只好用自己的孩子做例子:我的儿子在四岁的时候开始独立洗澡,每天晚上洗澡时他会关上门,洗澡结束时会拎着洗干净的内裤走出来,然后将内裤用衣架晾好。洗内裤是我对他的要求,这个习惯从4岁开始一直保持到现在,他每天换下的内裤一定是当即洗干净,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天。我想我的孩子能够做到,大家的孩子都能够做到,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相信孩子能够做到。我也给这位妈妈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你让孩子尝试过独立洗澡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第二,你让孩子尝试过独立洗屁股吗?得到的回答是没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