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池》教案(通用12篇)

《小池》教案 篇1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

  1、看图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

  问:你看到什么了?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你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

  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

  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练读“泉眼”

  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1)同桌讨论

  (2)个别汇报

  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3、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

  (3)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4、引导朗读第一行

  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

  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过渡: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

  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

  6、课件展示“树阴”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

  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查看全文

《小池》教案范文(精选17篇)

《小池》教案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教案范文 篇2
查看全文

《小池》优秀教案(精选13篇)

《小池》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识识记“泉”、“流”等7个生字,学会写“尖”字 。

  2、能正确、流利、诵读古诗。

  3、图文结合,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通过吟诵古诗,发现古诗之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荷花开在小池非常美丽。

  3. 古人杨万里当时也看到一个美丽的小池,并写成了一首古诗《小池》。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让学生看图片,直观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本首古诗兴趣】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古诗中描述小池有哪些景物呢?(荷叶、泉水、蜻蜓等等)

  3.(哇,古诗写得这么美,老师也想来读一读)教师示范诵读《小池》。

  4.(1)出示泉眼的图片,泉水的出口叫泉眼,带学生诵读“泉”。强调拖长音。给生字泉找朋友:泉水、清泉

  (2)继续出示“流”的金文和小篆让同学们猜一猜,并看图片,出示带平声符号“流”字,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

  (3)带学生诵读“泉眼无声惜细流”

  5.带学生诵读“树荫照水爱晴柔”

  猜字谜:把矛放在树上。

  识字:柔 诵读“柔”

  识字:爱 爱:爱心、关爱

  6.带学生诵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1)出示荷的篆文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识字:荷,带学生诵读,强调拖长音 (平声出示图片)

查看全文

小池教案(精选12篇)

小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非常的画,你们来看一下,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蜻蜓、荷花、树、池塘、流水、山)有很多的花会在春天开,但有一种花它是夏天才开的,你们知道它是什么花吗?(荷花)山上有一个洞,从洞里流出一股泉水,(泉眼,幼儿跟读)泉水静静地流着,池塘边的树在柔和的日光照射下,在水上出现了它的影子,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角叶伸出水面,你看那调皮的蜻蜓早就站立在它的上面了。你们说这景色美不美?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查看全文

《小池》教案(精选17篇)

《小池》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感悟春天的小池塘的明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引导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春天小池塘美丽的景色。小池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我们来细细欣赏。

  二、细读第1、2自然段。

  1、小池塘什么样呢?自读第1、2自然段。

  2、你喜欢这个小池塘吗?为什么?

  3、下面老师请小朋友当画家,边读课文,边用彩笔把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来。

  4、生纷纷认真读课文,边读边准备画面(简笔画)。师在学生边读边画时巡视指导。

  5、同座位同学互相读书、纠正。

  6、师选几张画贴在黑板上,学生互相评议。(边评议边读相应的课文,评议,再读。)

  7、这些小朋友画得多好啊!当你们在画画时,你想到了什么?

  8、小朋友,看了你们的画,听了你们的评论,老师确实感到你们已经把课文的美读懂了。

  (1)下面我们各自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把小池塘的美读现出来。

  (2)自读,指名读,评议,比赛读,评议,再读。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9、拓展训练。

  (1)书上的比喻用得好吗?准确吗?为什么?(渗透比喻句的概念,比喻体与被比喻体之间的关系。

  (2)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之外,还会有什么景物倒映在池塘里?又是什么样的呢?

  (3)生互相;讨论、交流。指名说。

  三、教学第3自然段。

查看全文

《小池》教案(通用16篇)

《小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

  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