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从最后一段来看,你认为写文学评论文章的选材立意的依据应该是什么?
提示:不论作品是否有很高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只要它具备某一方面的特点,我们就可以从此处入手。其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他对作品的独到评价,也是作者选定评论点的依据。
5、 补充点拨: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的独到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其它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很大影响。
课后练习
1、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杨志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
b、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衣或短褂,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音容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全部看清了。
c、杨志一行人还没出发,吴用他们已经布好了圈套,这在书中是明写的;与之对照的,便是杨志的精明的对策。
d、读者此时急于知道的,是吴用等对于此十万贯金珠究竟是\'软取\'呢或是\'硬取\'?
2、对下面文字理解得正确的是:( )
\'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虽然在全书整个结构上看来,《红楼梦》比《水浒》更近于有机结构,但以某一人物的故事作为独立短篇而言,如上所述,《水浒》结构也是有机的。\'
a、作者这是极为谦虚的说法,其实他的观点完全正确。
b、作者的观点本身自相矛盾,不能成立。
c、学术界普遍采取这种观点。
d、这是正常的学术争鸣,作者的观点可备一说,是一家之谈。
答案:1、a2、d
教学反思:文章结构清晰。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利学生更好地了解名著,学习名著。同时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像这篇文章,学生如果能抓住关键句,了解文章内容便易如反掌。作为书评,也可以此为例,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17、疑是神来笔,应有此奇句
-----《山园小梅》赏析
唐珏
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所引诗句并理解其含义,积累泳梅诗句。
2、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3、培养鉴赏文学的趣味和评价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哩清观点与材料的逻辑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学习。
林逋 (bū )(九六七—一o二八)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死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所以后世称他为林和靖。他的一生从未做官,过着清静淡泊的生活。他特别喜爱梅花,几十年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写出这样美的梅花诗,是有他的生活基础的。
三、学习文章引诗。
1、学生结合提示,自学诗歌,理解诗句含义。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xiá),不须檀(tán)板共金樽。
暄妍: 就是风景非常美好。
“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