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
第一章
3、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
-----谈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
张岱年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点。
2、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3、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一)限时进行全文阅读,回答问题1和2:(提醒结合题目)
1、中国传统道德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论述?
最主要特点——第1自然段:“以人为本”;
两个方面—— 第3自然段:“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的尊严”
第11自然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根据归纳出的论点对文章进行层次划分,理清思路。
第一层——(1)中国传统道德的特点:“以人为本”。
第二层——(2——17)从两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道德。
第三层——(18) 总结全文。
反思: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到不同的划分层次的看法,有两个同学认为第1自然段应该与下文合并,有同学认为15——17自然段应该与前面的段落形成并列关系。我在课堂上对第1种看法的解释是:“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提出了总的观点,进而在下面进行分述。”对第2种看法的解释有些牵强:“作者在15——17自然段中提到的‘爱国主义’‘孝’‘勤俭’都是对‘人’如何作为提出的要求,也属于‘以人为本’的范围。”
(二)、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第2——10自然段,回答问题3:
3作者论述中国传统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特点时用到了哪些论据?
(提醒结合第59面对论据的定义)——引出“引证法”
(讲解定义和“理论”具体包括的内容,老师建议逐点进行讲解,以留时间给学生作笔记)
教学反思:上1班的课的时候发现比较多的同学都没有作笔记,我提醒学生并留了一点时间给他们作笔记。
第二课时
一、重点突破:引证法
定义(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理论”——“怎样论述”
理论——不可断章取义或牵强附会;要简洁,不宜过多
论点——准确引用理论——恰当阐述理论——联系论点分析(抓住引文中的关键字句)
(老师建议不要“空洞”讲解)
反思:
在老师的建议下,经过调整,我用了作者引用孟子的话作为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然后我再具体讲解“引证法”;期间讲解引用理论时要注意到的两个问题,课后老师建议举出例子讲解更好;同时强调从“引”到“证”的过程,“证”更为重要;最后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引用列宁的话作为又一例子让学生自己再进行分析,巩固所学到的“引证法”的内容。
限时进行进一步阅读,回答问题4:
4、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如何运用引证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5、文章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引证法?引用的理论有何不同?
二、拓展:
(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例子)。”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