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柳永词两首

2019-03-22

2.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剖析:这里重点写“人家”,却从城外的风景写起。到处是柳树,水面上架着彩画装饰的桥梁,这是环境,与下两句联系起来无异于说:那“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就处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之中。这些人家,家家挂着挡风的帘子,处处张盖着翠色的帷幕,又是一派繁荣景象。而这些人家又是“参差十万”。“参差”言其街巷房舍的形状;“十万”言其数量,高高低低,长短错落的十万人家。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剖析:这三句写人民欢乐。先写西湖山水回荡着悠扬笛声。“弄”字用得极妙。“弄”可作摆弄、玩弄、戏弄、逗弄等解释。此讲“逗弄”最好。“弄晴”即是那低一阵高一阵、长一声短一声的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之间悠扬飘荡,就像逗弄着晴朗的天空一样,这引起人们对那笛声的美好想象。“晴”又暗示这是白天所听到的音乐,“菱歌泛夜”是说夜幕降临之后,湖水之间采菱的歌声还在到处飘荡。“泛”作飘荡讲。“夜”与“晴”相对。一日一夜无异于在写西湖之间日夜都有笙歌鼎沸。然而,这两句还只写到人之声:人吹出的笛声,唱出的歌声。还没写到人。“嬉嬉钓叟莲娃”一下子写到人,无论是钓鱼的老叟还是采莲的女子,个个都笑容满面,嬉笑愉快。“嬉嬉”二字一下子又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山水注入许多生动活泼的人间生活色彩。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剖析: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凄凉况味。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剖析:“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惟在泪花闪烁间。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剖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词,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二、重点语段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剖析:这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为什么特别为人们所爱赏,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和别情有关,自霸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历来都是这样的看法。“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清,难以感受,古代要赶远路的行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在这个时候送别。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就无异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