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两首-渔歌子-如梦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  理解两首词的词意。

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如梦令)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 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板书:

如梦令

日暮   沉醉                  爱生活

误入   藕花深处      

惊起   鸥鹭                 爱自然

 

第二课时(渔歌子)

教学要求: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