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学的发展轨迹
2、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教学方法:
分析讨论法
教学设想: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说:“数学是科学之女王。”写《说数》就是要揭开这位美丽女王神秘的面纱,亲睹其绝代风华。
二、分析
一篇科学散文,1999年8月8日在《文汇报?笔会》发表
数学是思辨的科学,素以抽象艰深著称。其实,数学之思辨基于逻辑公理系统,如能按部就班循序而进,就可以化难为易。抽象源出于实际,而又应用于实际,如能从其原型说数,就可以具象思维来理解抽象原理。
例如,虚数和复数本为数学中较难的内容,有的大学生也视为畏途,但一些读过《说数》的中学生却能津津乐道,并提出问题。
又如山东有一位青年作家、诗人路也,她说:“以前不知道数学如此之美,如果我在中学时就读过《科学是美丽的》,定会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圆周率的奇妙令人惊叹不已,于是联想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中的小诗《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著名作家、诗人邵燕祥在《科学家与诗》一文中对此诗评论道:“那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联想,出人意外。”今后赏月,你也许会想到“o”了。
以数入诗还有一个理由:诗与数学相似。好诗就如清澈的水晶那样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数学的逻辑公理系统也是通体透明、一尘不沾的。诗人与数学家是心灵相通的一对同命鸟,否则数学界怎么会也出了一位“普希金”呢?(见《科学是美丽的》,上海教育出版社)
结论:抽象艰深如数学,尚且能作为题材写科学散文,还有什么不能的呢?
三、讨论
1、《说数》中引用了诗文,有什么作用?
答:适时应景地引用诗词能使文章生色、读者生趣。冶真善美于一炉,乃科学散文之真谛。
2、科学对于现代美有什么作用呢?
答:在某种意义上,科学是现代艺术的催生者。例如,照相术的发明是欧洲古典写实派美术向印象派、抽象派……转化的契机,毕加索后期的一些作品受到高维几何空间的启发。有兴趣的读者可对此作进一步探讨。
3、“科学求真,真中涵美”,“神州五号”的升空、中国宇航员的登天,这当中涵着美吗?这些又是什么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