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数》教案

2018-06-02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

课题

说数

课型

1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

过程

方法

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

运用多种方法把抽象的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数字美、数学美,体会科学艺术的共通性

重点

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

运用多种方法把抽象的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

难点

运用多种方法把抽象的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找寻嵌入数字的诗,梳理文章结构,并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教学过程续

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

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二、体裁:科学小品是一种用通俗平实、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方便灵活适应面广,既可以“小题大做”,也可以“大题小做”。它可以在各学科之间纵横驰骋,甚至将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社会科学联为一体。它融说理抒情于一体,兼有杂文的犀利、论文的深刻、散文的情致、随笔的轻松、诗的醇郁。具有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

三、梳理结构
1.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两个小组的最佳示意图进行投影展示,教师从旁评点。
2.幻灯片放映教师整理的示意图: (出示卡片,并摆出关系)
自然数 带负号的自然数 零整数有理数 分数 实数无理数复数虚数 p 3.教师总结:这张作者思路示意图其实就是数的发展史,作者是按数的发展史来安排行文结构、进行“说数”的。
那么作者到底是怎样将这个“数”说得准、说得好的呢?他“说数”的语言都注意了些什么呢?首先我们从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角度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板书“准确性”)

四、分析文本(准确性、生动性)
(一)文章的准确美(是非抢答环节)

①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②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①错误。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②错误。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总结:“可能”与“恐怕”均是表示“估计、也许、大概”的副词。如果少了课本原文的这两个词,意思就变得绝对化,完全不容质疑了。在科学小品中,经常出现表示时间、范围、可能等的副词,如“往往”、“有时”、“一般”、“可能”、“绝对”、“根本”等。有时说话斩钉截铁,很肯定;有时话说得很灵活、有分寸。这些词恰恰显示了科学小品行文的严谨与准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