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一幅订牛奶的情景图。(一份牛奶每月28元,订5个月要花多少钱?)
指导学生从图中获知数学信息及所求问题,提问:你打算怎样列式解答呢?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呢?(285;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知识)
教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笔算过程,同时请其他同学口算:1320;1240;3021;lOl5;2810。师:这些都是前面刚学过的乘法口算,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引导学生一起检查黑板上写出的285的笔算过程。提问:通过285的笔算,我们可以求得订5个月牛奶要花的钱。刚才口算2810可以解决这里怎样的问题呢?(订10个月牛奶要花的钱)
出示:订一年这样的牛奶要花多少钱?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2。再提问:与前面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相比,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呢?(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师板书课题,并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揭示数学信息与问题,巧妙地将相关旧知识与要探究的新问题串连在一起,让学生在得到有效复习与铺垫的同时,又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由易到难渐进发展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热情。]
二、展开探索,算法多样
1.估算2812的积大约是多少呢?(把28看作30,12看作10,2812的积大约是300)
2启发谈话:28x12的精确答案是多少呢?这是个新的问题,小朋友,开动脑筋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2812的结果呢?请试着在纸上算一算!如果独立计算有困难,可以先自学课本30页中的算法,再独立进行计算。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通用2篇)
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新人教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17篇)
新人教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
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
13×3=
11×2=
21×2=13×30=
11×40=
21×30=390+39=
440+22=
630+42=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出示书店一角)
二、探索新知
(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
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
3、揭题:
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人教版(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人教版 篇1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3 页 例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 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
师:读书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喜欢读书,老师也非常喜欢爱读书的孩子,你想不想知道原因?
生:想。
师:因为爱读书的孩子会特别聪明,并且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你们有信心在这节课上表现出色吗?
生:有。
二、 估算
1、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本书24元,一套12本。
师:那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如何列算式?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精选17篇)
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分析2人教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两位数乘两位数(精选17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 篇1
教学内容:(不进位)第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及会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够有条理地表述自已的想法。
3、主动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活目标,创设情境。
1、复习口算和笔算。
师:出示复习题:
(1)笔算:
a:365×4= b:4050×2=
(2)直接写得数:
12×3= 12×30= 32×20= 32×1=
42×39≈ 32×19≈
20×6+4×6= 4×10+4×2=
2、回顾整理,导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一起参观了什么吗?
(学生说:美丽的街景)对,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街景。
(出示情境图:美丽的街景)
我们当时提出了许多问题。
(课件出示5个问题):
(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
(3)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
(4)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
(5)新闻大厦有多少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