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3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体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交流(前置研究的内容):
概念:你是如何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请举例说明。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内交流,畅谈自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有问题及时提出,小组内解决或者老师解决。
在乘除法算式中可以分辨出因数与倍数;
在两个数字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理解因数和倍数
归纳: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求法:如何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后把上面两个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并讲清楚自己的作法。
点拨升华:
针对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结果,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有效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与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最优化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个数是无限的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的因数是1
演练拓展:
判断题
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2、1没有因数;
3、2680的因数有无数个,永远找不完;
《因数和倍数》教案(精选13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体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交流(前置研究的内容):
概念:你是如何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请举例说明。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内交流,畅谈自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有问题及时提出,小组内解决或者老师解决。
在乘除法算式中可以分辨出因数与倍数;
在两个数字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理解因数和倍数
归纳: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求法:如何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后把上面两个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并讲清楚自己的作法。
点拨升华:
针对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结果,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有效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与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最优化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个数是无限的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的因数是1
演练拓展:
判断题
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2、1没有因数;
3、2680的因数有无数个,永远找不完;
《因数和倍数》教案(通用15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体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交流(前置研究的内容):
概念:你是如何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请举例说明。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内交流,畅谈自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有问题及时提出,小组内解决或者老师解决。
在乘除法算式中可以分辨出因数与倍数;
在两个数字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理解因数和倍数
归纳: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求法:如何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后把上面两个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并讲清楚自己的作法。
点拨升华:
针对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结果,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有效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与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最优化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个数是无限的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的因数是1
演练拓展:
判断题
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2、1没有因数;
3、2680的因数有无数个,永远找不完;
《因数和倍数》教案(通用16篇)
《因数和倍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3、体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所有因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展示交流(前置研究的内容):
概念:你是如何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请举例说明。
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级内交流,畅谈自己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
有问题及时提出,小组内解决或者老师解决。
在乘除法算式中可以分辨出因数与倍数;
在两个数字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理解因数和倍数
归纳: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求法:如何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如何求一个数的倍数
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后把上面两个问题展示在黑板上。并讲清楚自己的作法。
点拨升华:
针对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的结果,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有效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数的因数与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最优化的方法,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个数是无限的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最小的因数是1
演练拓展:
判断题
1、5的倍数一定大于5;
2、1没有因数;
3、2680的因数有无数个,永远找不完;
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集体备课教案(通用14篇)
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集体备课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以乘、除法知识拓展方式,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分散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①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
②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及倍数的特点。
重点难点突破: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特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① 以学生的贴画为素材,通过不同的贴法引出不同的乘法算式,以乘法算式引出因数
和倍数的意义。
②引导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因数,以此加深对因数的理解。
③引导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倍数,以此加深对倍数的理解。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①找一个数的因数时,一定要放手,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同位之间、小组内交流,如何能快速且没有遗漏的找全。
②及时的练习巩固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多个练习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③找一个数的因数也反映出学生的口算水平的高低。
④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以找2、3、5的倍数为主,让学生发现一个数倍数的特征。
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集体备课教案 篇2给一片空间 换一串硕果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p12一14,练习二。
【教学过程】
一、操作空间,初步感知。
1.同桌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不能想象的才借助小正方形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并与同桌交流摆法。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分析(通用13篇)
《因数和倍数》教学案例分析 篇1
问题提出: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数学概念是抽象与具体、各别与一般的辨证统一。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n表示b能被a整除,b÷n=a表示b能被n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新教材这样编排有利于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同化,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新知。基于新教材带来的优势,我选择了《因数和倍数》一课。
案例概述:
《因数和倍数》第一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步设计课时,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成语导入,并通过成语展开教学:
一、成语引入
课件出示:( )面( )方 ( )光( )色 举( )反( )
二、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一) 四面八方
1.探究8的因数
(1)板书:4×2=8 这是一个乘法算式,在数学上这几个数就具备了一种关系。这时4就是8的因数(过去叫约数),8是4的倍数。(指名说,板书)
因数和倍数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2) 2呢?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