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教案

时间:2025-04-05

争吵优秀教案(精选16篇)

争吵优秀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复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查看全文

《争吵》教案(通用17篇)

《争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查看全文

争吵教案(精选14篇)

争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的表现。理解父亲说的话。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条小河不停地翻腾着浪花,而每一朵浪花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有时欢唱着优美的歌,有时倾诉着一丝烦恼。在一起共同学习和生活的同学难免有磕磕碰碰,你与同学有争吵吗?请小组内说说,然后找同学在全班讲讲。

  而今天我们来看看意大利的学生的──《争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石匠 抄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诚心诚意 承认 缘故 愤怒 独自 戒尺 不料 既然

  三、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课件简单介绍意大利。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谁与谁争吵?

查看全文

《争吵》教案(通用14篇)

《争吵》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这一课讲的是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谁愿意来说说?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怎么做。

  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个记号或者写在纸条上。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心里很后悔,想向他承认错误,又觉得很丢脸;“我”知道克莱谛是个好人,不会是故意的;“我”心里不时想起父亲说起的话;克莱谛要跟我做好朋友……)

  2.让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依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并把重要的问题简要摘录在黑板上。

  4.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疑难,适时点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安利柯错在哪?(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②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③为什么文中讲“我”和克莱谛吵架,却多次出现父亲的话?

  ④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5.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然后教师对此句进行指导:一是联系实际,明确犯了错就应该主动认错,二是联系上下文“我”所想的克莱谛所做的来体会克莱谛的高尚。

查看全文

《争吵》优秀教案(精选16篇)

《争吵》优秀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默写“石匠﹑抄写”等14个词语。

  2.正确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了解“我”和克莱谛争吵前后各自的表现。领悟父亲说的话的真正含义。

  4.逐步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父亲话中的深刻含义。

  2 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宽容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2.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争执的小事。

  3.准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法 讨论交流法 表演感受法

  一、导入

  1.听写“石匠”等词语。               

  2.讲《铅笔和橡皮擦争功》的故事后提问,这个故事里的主人翁铅笔和橡皮擦因争功而发生了什么?揭示课题,并且板书《争吵》。

  二、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flash动画听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泡泡一:课文讲了谁与谁在争吵?(我和克莱谛)

  板书 “我”   克莱蒂

  2.请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问题相应的答案,用横线标出来,然后抽学生说说。具体体会克莱蒂是无意,我是有意的行径,

  泡泡一:他们为什么争吵?(克莱蒂不小心用墨水弄脏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获奖,报复他。)

查看全文

争吵·教案(通用12篇)

争吵·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这一课讲的是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谁愿意来说说?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学课文,体验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怎么做。

  2.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要求边读边动笔圈圈、画画、注注。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个记号或者写在纸条上。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自学,汇报交流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心里很后悔,想向他承认错误,又觉得很丢脸;“我”知道克莱谛是个好人,不会是故意的;“我”心里不时想起父亲说起的话;克莱谛要跟我做好朋友……)

  2.让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3.教师依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疑重点,并把重要的问题简要摘录在黑板上。

  4.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疑难,适时点拨,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安利柯错在哪?(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②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③为什么文中讲“我”和克莱谛吵架,却多次出现父亲的话?

  ④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5.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然后教师对此句进行指导:一是联系实际,明确犯了错就应该主动认错,二是联系上下文“我”所想的克莱谛所做的来体会克莱谛的高尚。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