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文学独白,传课文之情(通用17篇)

《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学设计:文学独白,传课文之情 篇1

  湖北钟祥市长寿路学校 郭慧

  讲课时的文学独白,是指在文章讲解的精妙处、关键处,讲解者情到高潮难以自禁的一篇简短的演讲。它可以把课文中的感情、讲解者的感情、学生的感情三者融为一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艺术的熏陶,也可以使教师提高自己语文教学的水准,提高课堂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文学独白是语文教学中优美的台词。

  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让人垂泪三尺、荡气回肠的文章。课文中如泣如诉的文字,把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对总理逝世的悲痛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作为小学生,特别是远离周总理那个时代的学生,只靠读几遍,听老师大致讲一下,他们是很难理解当时人民的心情,也很难进入角色,留下深刻的印象的。于是,我在课文讲解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段独白——

  “灵车渐渐远去了,远去了,黑夜将它吞噬,我们再也看不见了!周总理啊,您停一停吧,让人们再看您一眼……您为了我们这个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以天下大任为重任,身先士卒,死而伟大!周总理,您可知道,虽然阴风乌云想将您永远与我们分开,可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的!您看,白发苍苍的老人,咿呀学语的稚童,还有很多的人,他们都知道您会回来的,他们仍在路边等,等您回来,等您回来……”

  这段独白在文章的结尾,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升华。当我把这段独白表达完之后,发现学生已是热泪盈眶,他们也好像看到了十里长街上远去的灵车,长街上泪流满面、痛不自禁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亿万人民对周总理的呼喊,他们的感情与文章的感情熔在了一起,掀起了情感的波澜。

查看全文

清朝的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精选2篇)

清朝的文化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篇1

  清朝的文化(三)——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清朝小说的成就,《聊斋志异》的特点,曹雪芹,《红楼梦》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什么叫“诗界革命”,黄遵宪的诗。清朝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和京剧的形成。清初朱耷、石涛,清朝中期“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绘画。杨柳青、桃花坞的民间年画。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二、思想教育目标:

  在我国悠久传统文学艺术基础上,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又有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是具有文学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的民族,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能力培养目标:

  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吸收精华,扬弃糟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朝的小说、京剧

  难点:《红楼梦》、京剧的形成

  板书设计 :

  一、清朝的小说的成就

  1. 清朝的小说的成就

  2.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特点

  3.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4. 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红楼梦》

  二、清朝的诗歌

  三、京剧的形成

  1.清代中后期北京剧坛盛况

  2.徽剧、汉调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四、清代的绘画

  五、学堂乐歌和近代体育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上节课,讲了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其中以魏源、严复两人为代表。两人的共同点是对现实的不满,主张改革现状。清朝在文坛上还出现了一些敢于揭露封建制度且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们的著作不仅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古代文化宝库,而且也是世界文坛的珍宝。

查看全文

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精选12篇)

读课文,学方法——《南京长江大桥》导读 篇1

  读《南京长江大桥》一文,为同学们观察景物,生动地描写景物提供了学习的范例。那么,作者是怎样把大桥描写得生动具体的呢?

  1. 按观察顺序,条理清楚地描写景物。作者参观、游览南京长江大桥是按照“远看大桥—近看大桥—观看后的感想”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条理清楚,不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2. 用总分法,具体分述。第一自然段,用“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的总述句,写远看大桥,外形雄伟壮丽;接着从“9个巨大的桥墩”、“正桥连接着22孔引桥”、“大桥分两层”三个方面分述了大桥的高大、稳固、又宽又长,向人们展示了一幅雄伟壮丽的图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难以忘怀。 

  3. “看听”结合,具体介绍。第二自然段,作者近看大桥,运用“看听”结合的方法来写。先走近正桥看到“雄伟的工农兵塑像”、“高大的桥头”和“顶端的一面面红旗”;再讲看到笔直公路上整齐的“玉兰花灯柱”;最后讲站在桥上远望江面十分宽阔,江上的轮船就显得很小,“像一叶叶扁舟”;同时还侧耳倾听到火车在下层的铁路上“呼啸而过”。这样按照走在正桥上所见所闻的观察顺序,具体地介绍了大桥是多么的雄伟壮丽。 

  4. 借观后所想,抒发感情。作者面对着“滔滔的江水”,看见雄伟的大桥,感慨万千。想到“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并引用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抒发了“我”对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的赞美之情。◆

查看全文

2023年语文学业水平知识点(精选2篇)

2023年语文学业水平知识点 篇1

  因为语文有很多需要背的知识点要想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了解知识点,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业水平语文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业水平语文知识点(一)

  必修一

  《沁园春 长沙》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烛之武退秦师》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夫晋,何厌之有?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荆轲刺秦王》 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纪念刘和珍君》 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2.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必修二

  《涉江采芙蓉》 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2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

查看全文

隋唐的文学艺术(精选3篇)

隋唐的文学艺术 篇1

  教学目标 

  1、 以唐诗为例,了解唐代的文学成就

  2、列举隋唐时期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重点 唐代诗歌及其繁荣的原因 难点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总课时 7 教具准备 多媒体 

  预习是前提,教材我有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31-35页,勾画重要知识,在课本上写下自己的疑问,上课积极质疑,并完成以下作业:

  一 预习导航:

  一)知识框架

  ★ 家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就孩子完美的人生,请检查孩子是否认真阅读教材标记重要知识和完成“预习导航”相关内容,并签字,谢谢合作!

  家长签字:          

  二、课堂抽测

  三、教师精讲:

  四、学生活动

  【专题一】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歌各有什么特色?你还读过他们哪些诗歌?

  【专题二】阅读下列材料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水”

  (1) 材料中的“颜公”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

  (2) 材料中的“变法出新意”是什么意思?他创立了什么字体?有何特点?

  (3) 与他齐名的同时代的书法家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字体?

  【专题三】为什么唐代会出现诗歌的黄金时代?

  五、质量检测

  1.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歌颂唐太宗功绩的是(     )

  a.《胡旋舞》 b.《秦王破阵舞》   c.《霓裳羽衣舞》   d.《高山流水》

查看全文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通用2篇)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篇1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

  1、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