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教案

时间:2025-04-05

原子结构教案(精选3篇)

原子结构教案 篇1

  知识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2、理解质量数和azx的含义,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重点: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查看全文

原子结构教案

知识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2、理解质量数和azx的含义,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能力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重点: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一、原子核   核素1、原子核的构成[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查看全文

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教案示例(精选2篇)

摩擦起电的原因原子结构教案示例 篇1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教具

  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两块,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演示: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将玻璃棒置于碎纸屑附近,观察玻璃棒吸引碎纸屑的现象。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现象?

  答:丝绸带了电,也会吸引轻小物体。

  演示:将摩擦玻璃棒后的丝绸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提问3:自然界里存在几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什么电荷?

  答: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提问4:想一想丝绸会带什么电荷?

  2.引入新课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要解释摩擦起电现象,需要知道一些关于物质结构的知识。

  3.进行新课

  (l)物质的原子结构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经过科学家世世代代的研究,现在已经认识到,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点同学们在化学课上已经学过了。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哪位同学说一说水分子又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呢?

  分子和原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不但用眼睛看不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看不到。若把原子看作球形,一般原子的半经只有10-10米左右。设想把1亿个氧原子一个挨着一个地排成一行,也只有几厘米长。

查看全文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通用2篇)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篇1

  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它在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教学用具:多媒体、分子模型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科学家是怎样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呢?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浸入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  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

  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

  4、玻尔:“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5、“电子云模型” 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有的区域多,有的区域少

  ――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

  的过程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

  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

  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声里的一粒芝麻。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

查看全文

原子结构(精选13篇)

原子结构 篇1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1.  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  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  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  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

  质子:                1.6726×10-27kg

  原子核         

  原子          中子:                1.6748×10-27kg

  电子:                        1.6726×10-27kg/1836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查看全文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通用4篇)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篇1

  1.3 原子结构的模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2、了解同位素的结构特点,能说出1-2项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3、知道物质也可由离子构成,认识离子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难点:对原子结构知识的初步了解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实验,课外资料

  教学预设:

  【引入】1、练习: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复习:物质的构成、电流的形成

  【新授】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

  --发现原子

  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

  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

  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

  【介绍】实验:α粒子轰击原子

  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象“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  

  【小结】建立模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          原子核:  带正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