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跳舞》教案(精选7篇)
《来跳舞》教案 篇1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来跳舞》
活动目标:
在学习对唱的基础上初步学玩音乐游戏。
初步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并能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设计思路:
中班的儿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喜欢和家人及同伴一起交谈。但是,随着城市居住条件的提高,孩子们都生活在封闭式的高楼里,客观上减少与限制了其与外界人群的接触与交往。本班幼儿也是如此。他们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害怕与人讲话;更多的幼儿是有交往的愿望却不知如何与人交往。
根据这一情况,本学期重点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幼儿逐渐学会了交往,初步学习了与同伴的`合作。但是还缺乏与人交往与合作的方法。本次活动律动部分通过幼儿自由结伴、各自想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商量、合作、统一,把共同编的动作放进音乐里,来促进幼儿协商、合作能力的发展。游戏部分就是要让幼儿在邀请别人跳舞这一游戏情景中,激发幼儿敢于与同伴及周围人交往,掌握简单的交往的方法,体验交往的快乐。
活动流程:
律动《快乐舞》
让我们跳个快乐舞来欢迎客人老师吧!
和好朋友一起想个动作放到快乐舞里,音乐结束也想好了。
把你和好朋友想的动作跳一跳。(个别组合示范,集体学一学)
把你和好朋友想的动作跳给客人老师看。
练声《大雨和小雨》
冬天又干又冷,让我们下起雨来给植物喝喝水吧!(提醒幼儿小雨的声音也是有力气的)
找个小指挥,幼儿分两组看指挥动作演唱(指挥动作要清晰)
跳舞的小熊教案(通用2篇)
跳舞的小熊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2.乐意参加制作和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手电筒每人一只。
2.白纸每人一张,四肢伸开的小熊图案,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1.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象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会跳舞的小熊”是怎样制作的。
1.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你是怎样制作的?你是怎样让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如何让小熊跳起舞的。
3.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其画出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关键是要让幼儿认识到,动物需要活动的身体部分不能粘贴在纸上。
跳舞的小熊教案 篇2教学目的:
1、初识前十六后八音符
2、学会歌曲,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培养学生乐观活泼的情感
我们来跳舞教案(通用5篇)
我们来跳舞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漂亮的帽子,了解帽子的作用。
2、引导幼儿大胆运用贴、团、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活动准备:
1、装饰好的帽子若干顶(4-6)
2、漂亮的动(植)物图片若干,各种颜色的皱纸,印章、印泥等若干。
3、用纸剪好的“帽子”人手一份。
4、已学会唱《新年好》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新年好》进入活动室
师:(听,这是什么歌呀?——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边走边唱)是呀,新年快到了,我们小朋友又要大一岁了,园长老师已经给我们小(2)班的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新年礼物。你们想不想看看?
幼:想。
师:那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礼物呀。(教师出示示范帽子)
幼:帽子。
二、引导幼儿欣赏各种装饰好的帽子
师:哇,这么多漂亮的帽子呀!那你最喜欢哪一顶帽子呀?(请小朋友上前来拿着喜欢的帽子回答)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呢?(你喜欢这顶帽子的哪个地方呀,如:颜色、图案方面——引导幼儿讲述)
幼:有小动物的......
教师小结:园长老师送给我们小朋友的帽子真是漂亮啊!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小圆点,五颜六色的,像彩色的小雨点,有的帽子上有许多可爱的图案。那你们知不知道帽子有什么用吗?(现在是冬天了,早上起来小耳朵会很冷,我们戴上帽子就会怎么样啊?)
幼:漂亮的,带上帽子就不会冷了......
教师小结:对,冬天的帽子戴上去可以保暖的。
三、引起幼儿装饰帽子的兴趣
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漂亮的帽子。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帽子(教师出示未装饰的“帽子”)你们觉得这些帽子漂不漂亮啊?
教育随笔:塑料袋儿在跳舞
今天我带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师当鸡妈妈,带着十几个鸡宝宝,找个小朋友当老鹰。小朋友个个兴奋不已,正玩得带劲儿,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的注意力不集中了,抬头望天上看,且边看边喊,喊什么也听不清,反正好像挺开心的样子,我顺着他们遥望的方向看去,哦,天空中有个塑料袋儿,随风飘来飘去,小朋友的情绪随着塑料袋儿的时高时低、时远时近而兴奋地奔跑着。还美其名曰:塑料袋儿在跳舞。明明是垃圾满天飞,而我们的小朋友却当做极为有趣的事情欢呼雀跃。我想立刻制止他们的欢呼与奔跑,告诉他们这是垃圾,这是污染。他们肯定不能理解。我装作没事,跟他们一起看着垃圾袋随风飘舞,等了一会儿,风小了,垃圾袋也回到了归宿地,没风的角落,我带着小朋友跟过去,发现那儿堆放着许多的垃圾,我引导小朋友:“这就是我们刚才见到的跳舞的塑料袋,现在风停了,都聚集在这儿了,你们看着好看吗?若是风再大些,有更多的垃圾袋飞舞,你们觉得天空还美吗?”“不美”小朋友异口同声的说,这时我不失时机的给他们讲起了“白色垃圾”及其危害。
最后,我让小朋友明白,保护环境从我们的幼儿园做起,并告诉他们控制白色污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保护环境的确有重大的意义,并让小朋友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及身边的朋友,保护环境从小做起,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实现全民共同来环保。
第一单元 来跳舞
第一单元 来跳舞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维吾尔族民歌《马车夫之歌》,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热列质朴的音调和明快跳跃的舞蹈兴节奏,感受维吾尔族族小朋友在欢声笑语、跳舞的生动情景。
2、通过欣赏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和童话般的生动意境。
3、通过演唱土家族民歌《乃哟乃》,感受歌曲明快的舞蹈性节奏和朴实的情感。
4、用优美抒情的的情绪唱好歌曲《小白船》,通过歌曲演唱,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二)行为与能力目标
1、在欣赏《马车夫之歌》的过程中,通过即兴舞蹈或打击乐器伴奏,亲身参与音乐表演和实践。
2、用明亮的声音、爽朗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乃哟乃》,并学习用简单的土家族舞步为歌曲编配舞蹈。
3、用优美抒情的的情绪唱好歌曲《小白船》,并能按范例用图形谱画出歌曲第二句图谱。
4、初步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认识高音谱号以及唱名sol、mi、do,并能比较熟练地按手势唱准音高、找准音位。
5、能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做一些简单的节奏组合,并结合五线谱唱名作简单的创编和口琴吹奏。
6、能较好地、创造性的完成活动与创造5——歌表演。
会跳舞的铅笔(大班科学)
活动目标: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 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 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