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教案

时间:2025-04-05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精选2篇)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 篇1

  (苏东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用秒表和卷尺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针对实验课的特点教育学生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准备秒表二块、红色发令旗一面,一个口哨,长卷尺一个,少量石灰粉。男女同学各分成实验小组(每组四人,教师也可以参加)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笔和一张表格。

  (三)教学过程 

  讲解实验课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而且又是在操场上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实验纪律,使学生知道物理实验课并不是娱乐课,也不是劳动课,更不是体育课。它是把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并不断进行思维的动眼、动手、动脑等全面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懂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又是上好实验课的根本保证。因此实验前应让学生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因为第一次实验课的好坏对学生们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如何上实验课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此重复课本序言中第二节部分内容。

  二、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1.测量距离(路程)

  教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查看全文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示例(通用2篇)

速度和平均速度教案示例 篇1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米/秒、千米/时间的单位换算。

  2.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机械运动?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坐在行驶汽车里的甲、乙两乘客,甲说乙是静止的,乙说甲是运动的。他们谁说的对,说出你的道理。

  (3)结合上例,说出两个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2.新课教学

  (1)引言:从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例如我们要想尽快到达某地,坐火车就比坐汽车节省时间。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5页第二节大“?”所提出的三个问题,围绕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并进行小结。

  ①判断同时起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可以比较它们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路程,走的路程远的骑车人运动的快。

  ②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可以比较跑完相同的路程(百米)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短的那个运动员跑的快。

  ③比较同学们百米短跑同奥运会万米冠军谁运动的快。要看1秒内谁跑的路程多,1秒钟内跑的路程多的运动员运动的快。

  教师指出:在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个物体运动得很快,物理上就说它运动的速度较大。由此引出本节学习内容和速度的概念。

  板书“二、速度和平均速度

查看全文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精选9篇)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学反思 篇1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对比给我们介绍了世界上最快的物体是什么。本课也是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课,继续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本课教学归纳如下:

  一、谈话导入,指导方法。

  出示猎豹图片。讲述大自然中猎豹不断适应环境,逐渐成为地球上运动最快的陆地动物。还有比猎豹速度更快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同学们读课文之前,教给他们快速阅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进行阅读。在同学们放声朗读之后抛出一个大问题:文中提到了哪些比猎豹速度快的事物,具体速度是多少?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学生边读边标画,边记录,边归纳整理,很快便找到了相关信息。

  二、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环节。

  借由上个环节学生的收获,我们直接进入到问题探究当中。探究的目标是学生在说阅读收获时,总结出快速有效阅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所以在设计环节时考虑到,从整篇课文中找出“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的答案,需要始终清楚读文的目标,就是问题;尤其在谁比谁更快环节上,学生很容易在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说明性文字的课文表达特点。每段有中心句,有关键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找到: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的关键词,并找出相应的速度:人:二十四千米每小时;鸵鸟:七十二千米每小时;猎豹: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游隼:三百二十千米每小时;声音:一千零五十千米每小时;喷气式飞机:声速的数倍;火箭:四万千米每小时;流星体:二十五万千米每小时;光:三十万千米每秒。结合填表格,文章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查看全文

6.4 速度的变化(通用3篇)

6.4 速度的变化 篇1

  教学目标:

  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象表示的理解,进一步发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能分析出变量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现实中变量的变化关系,判断变化的可能图象.

  准备活动:

  如图是某地区一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在这一天中,

  (1)t=_______时,气温最高,最高气温t=_______℃;

  (2)t=_______时,气温最低,最低气温t=_______℃;

  (3)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保持不变;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段中,气温持续下降;

  (5)t=_______时,气温达6℃;

  (6)a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某种作业必须在0℃以下才能进行操作,选择____________时间段比较合适.

  教学过程:

  一、新课: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速度往往是变化的,下面的图象表示一辆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1)汽车从出发到最后停止共经过了多少时间?它的最高时速是多少?

  (2)汽车在哪些时间段保持匀速行驶?时速分别是多少?

  (3)出发后8分到10分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4)用自己的语言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二、巩固练习:

  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哪一幅图可以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即落地前)的速度变化情况?

查看全文

人教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精选2篇)

人教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 篇1

  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读写例话)

  教学要求:

  通过阅读,理解“例话”内容,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

  教学重点:

  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

  教学难点 :

  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准备:

  自读例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示题目,初读例话。

  请同学们轻声读例话。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

  二、反复阅读,理解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明白阅读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速度。

  2.默读第二自然段,明确提高阅读速度的两点要求。

  3.默读第三自然段,明白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三、讨论:

  例话主要讲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结

  要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的速度,只有不断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做到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同步提高。

  反馈:

人教第九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 篇2

  之一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2.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今后的阅读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例话,了解为什么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怎样才能做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

  (书报杂志多,需要懂得的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多,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得到急需的知识、信息,就必须学会用较快的速度进行阅读。

  要做到阅读有一定速度且读后有新收获,一要看得快,由一字一句地读,变为一句、一行地读,一目几行地读;二要想得快,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及时归纳、概括文字说的是什么。)

查看全文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精选5篇)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篇1

  一、教学内容

  课本p54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难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单位的书写。

  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刘翔照片、小黑板、挂图、星星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介绍刘翔2004年奥运会的比赛情况

  (出示刘翔照片)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那大家知不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哪一项目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没错,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多,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110米跨栏比赛的金牌,创造了新的奥运会记录,你知道刘翔他的速度有多快吗?老师通过计算知道他的平均成绩大约是每秒跑8.5米(板书:大约每秒8.5米)我们的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也就是“滴答”这短短的一秒刘翔已经从教室后面跑出我们教室了,刘翔的速度确实惊人,他真的是我们全中国乃至全亚洲的骄傲。

  1、理解速度的概念

  那到底什么是速度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板书: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做速度。)那什么又是单位时间呢?单位时间可以是每秒、每分钟、每小时、每天、每月、每年等等。所以像刚才说的刘翔大约每秒跑8.5米也可以说刘翔的速度大约是每秒8.5米。老师还了解了蜗牛的速度大约是每秒0.2厘米,狮子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0千米,羚羊的速度大约是每秒90千米,而猎豹是所有动物当中速度最快的,它的速度是大约每小时110千米。大家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的速度最快吗?是光。光的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声音的速度每秒只有340米,这就是为什么在电闪雷鸣时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因为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你还了解哪些物体的速度,能像老师这样说出一些吗?说了这么多,大家知道什么是速度了吗?请大家把黑板上速度的概念抄在课本54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