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形体切挖(精选3篇)
第6课 形体切挖 篇1
教学领域: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9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萝卜,橘子,苹果,肥皂,橡皮泥等软性材料,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熟悉的几何体,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让我们来看看书中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这些独特的造型都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变来的
2,学习六面体的切挖方法
A用硬纸盒或泡沫面做一个立方体
B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要切割的部分
C用小刀轻轻割下
3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用较规范的萝卜,橘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在课堂上进行切挖。观察圆柱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画出切挖后的结构图。
4,欣赏现代建筑图片观赏这些建筑的造型都是由哪些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的`,又进行了哪些添加和切挖
讨论,交流各种形体进行组合的时候怎样才能兼顾既有丰富变化又有整体感。
小结:组合的形体数量不要太多。大小有变化,但要突出主体,适当添加和切挖,不要太零散。
第6课 形体切挖 篇2教学领域:设计应用
总课时数:10
教学目标:
理解和感受三维空间,用纸设计制作建筑模型并进行适当的添加和切挖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形体切挖》教案(精选6篇)
《形体切挖》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具学具:
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土豆、肥皂等)花泥、小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后拓展:
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
《形体切挖》教案 篇2一、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形体活动:马兰花
活动过程:
一、基训(音乐:种太阳)
幼儿四路纵队
“小朋友,我们先听了音乐来动动小手小脚好吗?”
二、游戏:找朋友
“现在,我想带大家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你听着音乐找啊找,音乐停了,看看应该找几个好朋友,赶快抱在一起好吗?”
教师使用数字牌2、4、1。
三、游戏:马兰花
幼儿半圆形坐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奇怪的花,它会变变变,变出一瓣花;变变变,变出两瓣花、三瓣花?”
(一)马兰一瓣花
“今天我要带大家来玩马兰花开的游戏。你会用你的身体动作做一朵花的形态吗?”
幼儿个别练习
“这个游戏还有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来一边念儿歌,一边开花好吗?不过,必须等儿歌念玩,花儿才能开放。”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玩游戏。
(二)马兰花开变化游戏
幼儿半圆形坐
“你们觉得马兰花还可以开出几瓣花?我们应该怎样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1、幼儿自由组合、尝试
2、请1—2组幼儿示范展示
教师带领幼儿游戏
问题:分组后,多余的小朋友该怎么办?
(三)幼儿带领的游戏
1、“看到你们玩得这么高兴,我也想用我的身体动作来试一试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大家一起游戏?”
幼儿带领游戏
2、“你们觉得除了我们一起玩,今天我们还可以邀请谁加入我们的游戏,让我们玩得更开心?”
邀请所有老师一起参与。
形体的尺寸标注导学案
学习纲要:
一、尺寸标准的基本要求。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二、尺寸要素
1、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用细实线绘制,并应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尺寸界线。
2、尺寸线。尺寸线用细实线绘制,不能用其它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它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
3、尺寸数字 。图样上所注尺寸表示形体的真实大小与图样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三、尺寸标注举例
标注直径尺寸
标注半径尺寸
标注形体尺寸
形体的尺寸标注
马上行动:(课本126页)
形体的尺寸标注
四、机械加工图
定义:是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
组成: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
五、剖视图
1、定义:假想采用剖切平面的方法剖开物体,将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
2、剖切面的特征:
3、画剖视图,要注意什么?
六、线路图
1、电子线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
2、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
3、如何识读线路图?
(1)认识元器件符号;(2)清楚元器件的连接方式;(3)确定信号流向
马上行动(作为选作作业留给学生,课本128页)
作业:课本129页1、2、3.
《几何形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6页和第99页第1题。
背景分析:
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陆续学习了一些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所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都是按照平面和立体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复习与整理的,较少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这些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对它们的认知水平与复习相比以前没有特别大的提高。实质上,如果以整体、动态的视角来看,线段是由点“移动”而得,基本的平面图形是由线段“移动”所得,而基本的立体图形则是由基本的平面图形“移动”得来的,即是一个“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平移(变化的平移)、旋转等动态的观点,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网络。
2.通过回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的方法。
3.通过直观演示,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在平移、旋转等动态观点下重新认识图形的特征,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自主根据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两个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学习纸
学具准备:三角尺、直尺、量角器
第六课 形体切挖(设计•应用)
第六课 形体切挖(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象。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