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教案

时间:2025-04-05

《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教案及练习(通用12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最后的“淇淇”》教案及练习 篇1

  二. 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1)生  字:

  喀kā          汩gǔ          淙cóng           枢shū

  筏fá             淇qí            鳍qí                   豚tún

  媪ǎo          鲟xún          蕨jué                  孑jié

  (2)正音字:

  捕bǔ不读pǔ           艄shāo不读shào

  (3)多音字:

  (4)形似字:

  汩:汩汩流水           淀:积淀

  泪:泪腺                              绽:破绽

查看全文

黄河九曲(精选2篇)

黄河九曲 篇1

  写事要有点波澜

  △、教学设想: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蟠桃献至亲(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 ,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的确,一池春水,风平浪静,纵然有人认为有宁静柔和之美,但“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水面的荡漾、荷花的摇曳、游鱼的沉浮则会给人更多的联想和感受。那么如何让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一波三折呢?

  2、什么是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出事件的波澜就是写出事件的曲折变化。

  3、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⑴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⑵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二、教学内容

  一)兴波澜,生变化都有哪些方法?

  阅读文章如欣赏名山,其引人入胜处在山之起伏连绵;一言以蔽之,叙述性文章必须做到“尺水兴波”――即写出事情的波澜才能避免引人入睡,方法主要有制造悬念,运用抑扬,巧设伏笔,设计巧合,铺陈误会,着力突转等。

  1、顺逆法

  伊莉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查看全文

黄河畅想(精选2篇)

黄河畅想 篇1

  美术教案-黄河畅想

  教学过程

  一、录像(音乐片段)

  1.  听歌学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曲,与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看那组同学唱得好。

  2.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歌词的内容讲什么?

  回答:这首歌是陕北民歌,歌颂黄河历史文化的悠久以及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二、提问: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有多少?(学生自由发挥)

  答:1、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源头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2、流域面积为752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三个英国的国土面积。黄河的河段长和流域面积因泥沙淤积,河口延伸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3、黄河在九十万年前只是发育成各自独立的内陆湖水系。古黄河是在独立的内陆湖盘水系的基础演变过来的。

  三、看录像“黄河一方土——壶口瀑布”

  1、  黄河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挥)

  答:气势雄伟。

  2、  为什么叫它壶口瀑布?

  答:滚滚洪流注入深潭,水波急溅,如茶壶注水。

  3、  黄河壶口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挥)

  答:如千军万马咆哮、奔腾而来。

  4、欣赏亚洲飞人成功飞越黄河的图片。

  四、欣赏黄河第一湾图片

  黄河第一湾与壶口瀑布有何不同?

  答:壶口瀑布水势汹涌,奔腾咆哮。黄河第一湾犹如静谧的少女躺在大山的怀抱,文静娴淑。

  四、关于黄河的赞颂

  1、  欣赏关于黄河的诗歌朗诵

查看全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的自然情况,感受黄河的美丽景观。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进而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以朗读感受黄河的雄伟壮丽,体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2、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黄河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面对黄河目前的状况,你有什么感想?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

  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1.黄河除了被称为"母亲河"外,还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带来什么灾难?为什么会带来这些灾难?

  2.结合课文,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认识。

  3.针对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黄河之水天上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走入情境,感受黄河的气势和精神,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研读文章关键字句,学习作者叙述角度和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感受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培养学生对我们祖国河山、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查看全文

黄河源(精选5篇)

黄河源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查看全文

黄河源(通用4篇)

黄河源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补充板书课题“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是翘舌音,“恋”是边音。注意“辩”和“辨”的区别。

  3、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