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

时间:2025-04-05

三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2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蚕的幼虫生长过程中伴随着眠和蜕皮现象。

  2.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3.知道蚕的身体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

  4.知道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有口、眼、足、气门等结构,与取食、运动、呼吸等功能相适应。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查阅资料和积累经验,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

  2.能用文字和图画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3.会借助尺子、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

  4.能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幼蚕身体变化及生命活动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及研究蚕的生长变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2.能够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3.能够理解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能体会动物健康生活需要适宜的环境,人类行为影响动物生存。

  2.知道蚕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到人类生活与动物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过程中的新发现,观察蚕幼虫的生命活动。

  难点:认识蚕幼虫的身体结构及对应的功能。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4龄期的幼蚕、桑叶、棉签、放大镜、尺子、蚕的幼虫生命活动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蚕吐丝结茧的视频、给蚕结茧用的小架子或小格子、教学课件。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通知学生把自己养的蚕连同蚕房及桑叶一起带到学校。)同学们饲养的蚕宝宝现在长得怎么样了?(预设:长大了;长得白白胖胖的。)

查看全文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课件、卫生香、打火机。

  2、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 、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这节课

  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提醒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

  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教师板书 “热空气”---导入新课。

查看全文

三年级科学测量教案(精选6篇)

三年级科学测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2、能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测量的结果。

  3、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两个高矮不同的布娃娃,两支长短不同的铅笔,两根长短不一的跳绳。

  2、十本大小相同的书。

  3、小猫、小狗、小猴子头像各一个。

  4、1×12的正方形表格。

  5、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

  (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3)两个不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长短。

  2、初步建立将物体长度数量化的经验。

  (1)出示1×12的正方形表格,上面标注三个小动物的家的位置。问:小狗到小猫家远,还是小狗到小猴子家远?为什么?

  (2)小结:我们可以点数小正方形的数量来比较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

  4、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复习比较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

  (1)、两个可以移动的物体比高矮和长短。如一个高个子的布娃娃怎么与一个矮个子的布娃娃比高矮?两支铅笔怎么比长短呢?

  (2)让幼儿说出比较两物体高矮和长短的基本方法:让两个小朋友站到同一个水平面上,将两支铅笔的一头对齐。

查看全文

三年级科学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人教版 篇1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

  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四、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水、白醋、牛奶、空气;袋外贴上1到7号标签。

  给每个学生准备: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课件资料。

三年级科学教案人教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查看全文

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精选3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学着制作一个自转旋翼,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针对“影响自转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这个事情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重点:

  落实到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由定性观察上升到定量观察阶段。并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尺(直尺、长卷尺)、秒表。

  2、纸、剪刀、回形针

  B、学生准备:

  比赛用纸、剪刀、回形针、笔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制订了一个比赛计划:

  ①学会制作自转旋翼

  ②试验,找到让自转旋翼下降的方法

  ③选一个下降最慢的作品参加比赛。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制作自转旋翼。

  注意事项:纸的大小不能改变。自转旋翼要能旋转。

  进行简单的小组比赛。

  评出每组的'第一名。

  (二)班级比赛自转悬翼。

  小组第一名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比赛,选出班级前三名,教师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

  有前三名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三)研究自转旋翼的下降时间、翅膀大小等特点时,需要搜集实验数据。光凭感觉是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据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1、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

  2、教师介绍测量工具。

  总结出自转悬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三年级科学教案模板 篇2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级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查看全文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说课稿(精选6篇)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说课稿 篇1

  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 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是一篇关于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说课稿的范文,大家在写说课稿的范文的时候,不妨多加参考。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科学《植物的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点开始说起。

  一、说教材

  《植物的叶》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植物》第五课。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引导学生对一些树叶,能够辨别分类。

  (2)通过指导观察,让学生学会辨别哪些叶是同一种叶。

  (3)观察树叶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征。

  2、科学知识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树对生态的重要意义。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3、过程与方法

  (1)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4、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的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所以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