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2023-11-05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意图:

  《热空气》一课是按照问题、经历、感受、交流、发现的教学过程编写的。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课文先从多个实验入手让学生经历、感受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在不断的经历、感受过程中,逐渐认识、发现热空气会上升。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努力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让学生经历一段研究科学的过程,体验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课件、卫生香、打火机。

  2、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纸蛇、棉线、竹棍 、蜡烛、打火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来看一段短片,观察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这节课

  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学生观看热气球上升的短片。

  师:请你把蜡烛点燃,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提醒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

  吹灭蜡烛,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教师板书 “热空气”---导入新课。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二)探究新课

  1、师:(老师点燃一支卫生香)请同学观察: 当卫生香直立、斜放和横放时,你分别观察到什么现象?

  2、纸蛇实验。

  先指导学生系纸蛇,然后把纸蛇吊起来,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放,观察纸蛇,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纸蛇自上而下放,距离不要太近,否则,纸社会被点燃。)

  师:想一想,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3、进一步感受热空气,研究事实资料。

  师:谁能用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再次证明热空气可以上升?

  (老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

  师: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并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

  师: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

  生: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三)巩固应用

  师:哪些地方应用到热空气这个性质呢?

  (引导学生通过看“孔明灯”,引导学生说一说孔明灯的原理。)

  (四)课堂总结 拓展制作

  1、师:谈一谈你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你不懂得问题?

  学生交流。

  2、师: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发明了孔明灯,传递作战信息,作为跨世纪的一

  代,你们能不能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个小制作、小玩具呢?做好以后我们进行展示。      

三年级科学第7课《热空气》教学设计 篇2

  一. 教学目标 :

  1.知识: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2.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事实并尝试解释的能力。

  3.教育: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搜集丰富的事实,并且进行解释。

  三. 教具、学具准备:

  1. 演示材料:图片。

  2分组实验材料:塑料袋儿(大、小两种)、纸蛇、塑料条、酒精灯、蜡烛、火柴、废物盒(9组)。

  四.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5分钟)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使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把手放在上方,自上而下细心体会,有什么感觉?

  生分组实验(提醒手慢慢移动,注意安全。)

  生汇报实验结果

  1. 如果有学生提到有热空气向上升、顶手。教师板书 "热空气",导入  新课。

  2. 如果学生提到有东西顶手、热。

  谈话:你认为顶手的东西是什么?(板书:热空气)

  讲述: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热空气。

  (二)学习新课 (31分钟)

  1.指导学生搜集和热空气有关的事实 (10分钟)

  讲述:为了研究热空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利用这些材料,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研究,看看你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生分组实验

  ⑴如果学生用塑料袋实验,发现塑料袋飘起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验"怎样让塑料袋升的更高?怎样让塑料袋在短时间内升高?"。

  ⑵如果学生只是利用酒精灯实验,引导学生"能不能利用蜡烛试一试?"。

  2.指导学生整理事实资料 (8分钟)

  谈话:说一说,你们观察到哪些现象?

  生发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倾听、补充,充分描述,并且引导学生详细描述塑料袋从上升到下降的全过程。)

  ⒊指导学生研究事实资料 (13分钟)

  谈话:同学们观察到这么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你怎么解释呢?

  生分组讨论

  生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争论,并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

  谈话:那么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才出现这么多现象呢?(希望学生发现都是因为热空气轻,会上升。) (板书:热空气轻 会上升)

  (三)巩固应用 (3分钟)

  谈话:哪些地方应用到热空气这个性质呢?

  ⒈如果学生想到热气球,师出示热气球图片。

  ⒉如果学生想到"孔明灯",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孔明灯。

  六.布置作业  (1分钟)

  三国时期,诸葛亮就发明了孔明灯,传递作战信息,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你们能不能利用热空气的性质,做个小制作、小玩具呢?做好以后我们进行展示。

  七.板书设计 : 热空气

  热空气轻 会上升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

  文章来源:北京市密云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