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子动理论(精选2篇)
气体分子动理论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2、知道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均等,分子速率按一定规律分布,这种规律是一种统计规律.
3、知道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以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能力目标
通过用微观解释宏观,提出统计规律,渗透统计观点,以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气体分子定律以及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尤其是统计规律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用微观的方法解释宏观现象,对学生来说,这是第一次接触,应从实际出发,通过模拟和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规律的意义.理解气体压强的产生并解释气体的实验定律是本节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总体设计
1、教师应借助物理规律和课件展示,准确讲解,注意启发点拨,以学生自己讨论归纳.
2、学生应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参与讨论、总结规律、解释现象.
教师通过动画模拟引入微观对宏观的解释、渗透统计思维,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分析特点,总结统计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气体压强的产生和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2、难点:用统计的方法分析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3、疑点
(1)气体分子运动与固体、液体分子运动有什么区别.
(2)气体的压强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
分子动理论(精选15篇)
分子动理论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
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分子动理论(精选14篇)
分子动理论 篇1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
(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3)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4)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知道两者的区别,了解热功参量的意义。
2.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关系的讲授中,渗透统计的方法。在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上和做功与热传递关系上都要渗透归纳推理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2.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三、教具
1.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
圆形玻璃筒、活塞、硝化棉。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精选5篇)
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 篇1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精选7篇)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篇1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首先介绍了有关分子和分子运动的初步知识,并对分子大小进行了讨论,使学生对分子体积小、数量大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从观察实验,分析宏观现象出发,通过推理去探索微观世界的思路,依次介绍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分析二:分子运动论是从本质上认识各种热现象的理论。按照分子运动论的观点,一切热现象都是由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温度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利用分子运动论,可以成功地解释大量的热现象。
分析三: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体积极小,直径只有10-10米左右,一滴水约含有1.6×1021个水分子,分子之间有空隙,气体分子的间隙最大,液体次之,固体分子间隙最小;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高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剧烈,所以人们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位置时,斥力等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斥力小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使固体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而由于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也使得固体和液体较难压缩。
【时政热点】关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理论思考
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XX年5月24至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两国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联合国维和、反恐等问题进行对口磋商和双边会见,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和全局性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讨论的议题主要有:促进强劲的经济复苏和更加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等。在本轮对话中,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达成五方面重要内容。在中美关系一度出现波折、经济复苏仍是全球中心议题的大背景下,此次中美对话无疑具备特殊的意义,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经济生活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加强对外合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我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中美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加强对外合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中国积极参与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加强与美国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为当前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美两国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助于增进合作,加强了解,消除误会。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有利于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4.坚持平等互利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原则。中美两国贸易和投资总量巨大,双方贸易往来中难免会出现摩擦和矛盾。中美两国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二、关于政治生活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开展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利于加强中美两国的分工与合作,促进两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2.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的重要职能。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举行第二轮经济与战略对话,既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也是积极发挥两国在国际社会中作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