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教案(精选2篇)
《荷叶》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中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2、学习生字,积累知识。
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媒体,创设情境
1、(出示课文情境图,同时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蛙鸣,知了叫……)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生共同进入夏天的情境中)
2、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快;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欢乐的歌。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好吗?把书翻开到第120页,读读书中的这首优美的小诗吧,我想你会喜欢的!
(二)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安排逐段朗读课文的同学)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谁来给他(她)提提建议?
师补充“热情”:再把这个词读一读。指名读。(正确、有感情)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这两个生词你读得特别好!(出示雨滴、游入)带着大家读一遍。觉得他的朗读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师补充: (出示清凌凌)能把它的读音再读准些吗?谁也能读好它的?请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读。多么清澈的小河啊!请我们班的女同学一块儿来读读这段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通用17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新月”、“穿梭”、“嬉戏”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尝试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朗读和感悟课文,调动学生的体验,加深感悟,发挥想象,引发与文本的共鸣。
2、教学难点:为什么最后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这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创境激趣
1、读题揭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读课题──
生齐读。
2、复习检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完了生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生词:热情透明游入穿梭)
(1)学生读词(指名读、范读正音、齐读)
(2)听写生词(热情、游入)
师:下面老师从四个词中挑两个来给你们听写。
师:热情、游入。
(注意书写姿势及握笔要求的强调)
(3)检查反馈(同桌互改、交流、举手检查)
师:写完同桌两人交换、检查互改,有错的圈出来,写对的请举手。
3、入境
师:同学们不仅读得好,还写得好,下面梅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谁来了?(听声音、猜季节?)
(播放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青蛙声、知了声……)
生:雷声来了、雨声来了。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通用15篇)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63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二课时)
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刘雅玉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培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由读而感,由感而发,模仿诗歌的形式,说说写写画画。
教材分析,内容重、难点分析:
根据“语标”二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由感而发,真情表露。
这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这首诗由第一节开始,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于遐想中又透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心灵的美好,读起来合情合理,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教师从整体出发,适时点拨,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采用多种方法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学生分析:
儿童是最富有活力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万事万物充满了好奇,勃动着探索的欲望,尤其有着大胆的及至梦幻的想象力。而文中“想变点儿什么”的一问,启开了想象的闸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形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美、亲近美。而且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探索、实践的欲望,他们对现实世界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让他们在读中感受美、想象美,再去创造美,步步渐进,使他们身临其境,趣味盎然。
以词带句,以读导悟————《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通用16篇)
以词带句,以读导悟————《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以词带句,以读导悟————《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 汪能
邮编:315131
一、目标预设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意思。
2.能边读边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快乐自己。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师:夏天来了,夏天小姐姐是位魔术师,你想变什么就能变什么。
那么大家都想变什么呢?生说
2、 有一个小朋友啊他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学学这首小诗,出示课题,齐读。
(在课前谈话中已经问了小朋友有关于夏天的问题,如背夏天的小诗,说说你喜欢在夏天干什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在导入的时候通过“我想变……”一是训练说话,二是活跃气氛,自然的导入课题,引出小诗)
二、初读课文,认读词语
1、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字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出示词语
第一组:透明 雨滴 清凌凌;
a、自己读,读准字音。b、小老师领读
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
a、指名读 b、齐读
第二组:穿梭 一柄 举着 嬉戏;
a、同桌读,互相检查 b、指名读 c、齐读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设教学计(精选13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设教学计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97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设教学计
二、 教材解读: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充满感情的优美的儿童诗歌,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全诗共5小节,由第一节领启,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答问,一步一步铺陈孩子的遐想,落脚在变成大大的荷叶上。这首诗歌重在写“变”,但“变”的过程中,也隐含了儿童的愿望,表现了他们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雨滴是“透明”的,河水是“清凌凌”的,蝴蝶穿梭于花丛,蝈蝈歌唱美好生活,这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而星星眨眼、新月生辉,尤其是这美丽的荷叶,上承雨点,下护小鱼,装点着大自然,展现了一派清新可爱的景象,孩子们的向往之意、热爱之情透纸欲出。
三.、 设计理念
“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体验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是对经验的升华与超载。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的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同时体验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互换等手段启发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将学生内部积累与新的学习内容发生联系,经过加工、创造,从而形成新的体验。体验式学习还可以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课文、走进生活,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在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欣赏、体味,从而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四、 教学目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通用12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 篇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70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
一、 设计理念
1. 人文性理念 新课标倡导课堂要有人文性,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针对低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一开始运用媒体播放夏天的各种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夏天小姐姐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2. 自主、合作、探究理念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主要体现在阅读和学习生字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课时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初步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