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 篇1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突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凡卡》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凡卡》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凡卡(板:凡卡).
二、学习信的部分(重点学习8.10.15自然段)
(一)读8、10、15自然段:
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非常痛苦,受尽折磨,他在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就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生:写信),倾诉他的苦难,哀求爷爷带他离开。在信里,他向爷爷倾诉了哪些苦难?怎样哀求呢?谁来读读有关的段落?
生1读第8自然段。
生2读第10自然段。
生3读第15自然段。
师:谢谢这三位同学,他们的朗读带着我们走进了凡卡的苦难生活。在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一段最具体写出了凡卡的悲惨?
生:第8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
师(电脑出示表格):老师设计了一份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进一步感受小凡卡遭受的苦难。(发表格)
找出重点词语
谈谈你的感受
遭遇
哀求
生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师课堂巡视,相机指导、点拨。
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好,就请杨矗他们小组来。请把你们的表格拿上来。
《画风》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7篇)
《画风》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篇1
《画风》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虽然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是课文当中的人物对话较较多,所以我设计在教学当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读,引导学生逐步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也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学习与要求学会的生字有关的词语,要会读,会写.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逐步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2课时
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用“风”字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预习生字
2、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朗读4—8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
3、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语文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课堂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展开联想,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富有新意,使得文章新颖、深刻,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看见这漫天飘飞的雪花,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棉花、飞絮、白绸幕、天上的世界、那年发生在下雪天的故事……
师:同样是飘飞的雪花,谢朗想到了盐粒,谢道韫想到了柳絮,同学们想到了飞絮、白绸幕……甚至心驰神往,想到了天上的世界、那个下雪天发生的故事……我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作什么?(明确:联想和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训练。
(板书课题:发挥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熟悉的事物,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温故知新
1.辨一辨: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a o e》一堂基于新理念下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7篇)
《a o e》一堂基于新理念下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篇1
一、概述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单韵母aoe的认读写。
·本课是本册学习的第一课,掌握单韵母学习的方法,对于后面学习其它单韵母复韵母、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岁左右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学前班时已接触过单韵母、声母的读写,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4、学生对于拼音的兴趣很高,但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够强;
5、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已初步具有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认知工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我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通过写“我”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 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再概括简略地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 最后写他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你走进学校的那天起,你就有了自己的老师,那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生说,师评价。)
2、师:每个人的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都是不尽相同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世界,去了解一下,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3、师:谁来读一下课题,读出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展示你们预习成果的时刻到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