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

时间:2025-04-05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 篇1

  《春雨》课堂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春雨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春雨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www.diyifanwen.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古诗题目)

  3.板书课题:《春雨》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突破重点、难点。

  (1)春雨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查看全文

《凡卡》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凡卡》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旧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黑暗制度的痛恨。

  2.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和叙述、信、凡卡的回忆交*在一起描写的方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凡卡(板:凡卡).

  二、学习信的部分(重点学习8.10.15自然段)

  (一)读8、10、15自然段:

  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非常痛苦,受尽折磨,他在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就给他唯一的亲人爷爷(生:写信),倾诉他的苦难,哀求爷爷带他离开。在信里,他向爷爷倾诉了哪些苦难?怎样哀求呢?谁来读读有关的段落?

  生1读第8自然段。

  生2读第10自然段。

  生3读第15自然段。

  师:谢谢这三位同学,他们的朗读带着我们走进了凡卡的苦难生活。在这三个自然段中,哪一段最具体写出了凡卡的悲惨?

  生:第8段

  (二)学习第8自然段:

  师(电脑出示表格):老师设计了一份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第8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进一步感受小凡卡遭受的苦难。(发表格)

  找出重点词语

  谈谈你的感受

  遭遇

  哀求

  生合作学习,完成表格。

  师课堂巡视,相机指导、点拨。

  生汇报学习情况:

  师:各小组都完成得不错!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情况?好,就请杨矗他们小组来。请把你们的表格拿上来。

查看全文

《画风》课堂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7篇)

《画风》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篇1

  《画风》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十五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虽然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是课文当中的人物对话较较多,所以我设计在教学当中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有感情地去读,引导学生逐步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也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学习与要求学会的生字有关的词语,要会读,会写.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求知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逐步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点拨式教学

  四、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2课时

  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用“风”字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新词

  1、预习生字

  2、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朗读4—8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

  3、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查看全文

语文课堂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语文课堂优秀教学设计 篇1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展开联想,使文章主题更加深刻。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文中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富有新意,使得文章新颖、深刻,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特点,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进行联想和想象片段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看见这漫天飘飞的雪花,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棉花、飞絮、白绸幕、天上的世界、那年发生在下雪天的故事……

  师:同样是飘飞的雪花,谢朗想到了盐粒,谢道韫想到了柳絮,同学们想到了飞絮、白绸幕……甚至心驰神往,想到了天上的世界、那个下雪天发生的故事……我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作什么?(明确:联想和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训练。

  (板书课题:发挥联想和想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熟悉的事物,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温故知新

  1.辨一辨:联想和想象的区别

查看全文

《a o e》一堂基于新理念下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7篇)

《a o e》一堂基于新理念下的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 篇1

  一、概述

  ·这是学习拼音的第一课,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教学时应该避免枯燥乏味的练习,而要充分借助插图的情景调动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

  ·教学时间:1课时

  ·本课主要学习单韵母aoe的认读写。

  ·本课是本册学习的第一课,掌握单韵母学习的方法,对于后面学习其它单韵母复韵母、完成本单元教学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学生学会aoe,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2)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明白学习汉语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学习普通话。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7岁左右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学前班时已接触过单韵母、声母的读写,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4、学生对于拼音的兴趣很高,但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够强;

  5、学生能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已初步具有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分组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认知工具,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编儿歌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查看全文

《我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我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通过写“我”的科学老师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式, 表达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要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 先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 再概括简略地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 最后写他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你走进学校的那天起,你就有了自己的老师,那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生说,师评价。)

  2、师:每个人的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都是不尽相同的。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世界,去了解一下,他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3、师:谁来读一下课题,读出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老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展示你们预习成果的时刻到了,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