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九年级《公输》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九年级《公输》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课文

  可由杜甫的《兵车行》或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巨大损失,引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从和平中联系黑子的“非攻”思想,引出课题。

  二、介绍作者、释题

  1、《墨子》:是墨子和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论总汇,现存53篇。全书思想严密,自成体系,文章质朴,逻辑性强。墨子,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兼爱”“尚贤”“非攻”“节用”,基本上反映了劳动者、小生产者的利益和愿望。

  2、公输:名盘,一作“般”,或作“班”,鲁国人,又称鲁班,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三、教师范读全文(或听录音带)

  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初步熟悉文章的内容,画出其中的难字生词。

  四、疏通字词,读准下列字词的音

  械 郢 荆国 敝舆 麋鹿 犀兕 牒 守圉 禽滑厘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

  六、讨论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讨论后明确:

  全文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楚国将攻家,墨子前往劝阻。

  第二部分(第2~22段),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此部分又分三层。

  第一层(第2~12段),墨子劝阻公输盘;

  第二层(第13~16段),墨子劝阻了楚王;

  第三层(第17~22段),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

  七、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文章第一部分。

  2、注意几个重点词语: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至于郢,见公输盘

  3、指名学生口译全段。

查看全文

九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通用3篇)

九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篇1

  常州市丽华中学 钱红武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反复吟诵,能说出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

  3、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学会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其深蕴的人文内涵。

  4、学会合作探究和写作,能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合材料,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5、能用流畅的口语介绍本地的风景、特产、风俗和民情。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课本整体感知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鼎湖山听泉》 2课时

  《林中小溪》及同作者散文 2课时 《飞红摘翠记黄山》 2课时

  《画山绣水》 1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自由阅读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自然山川”,着重领略和要求掌握的学习方法是“吟哦讽诵”,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要教会学生从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及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散文的一般思路。进而参与“综合学习与探究”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和写作。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鼎湖山听泉》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可以作为示例,指导学生学习在“吟哦讽诵”中注意作者感情嬗变的历程及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悟;《林中小溪》一文在运用所学的方法自主学习的同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位被称赞为“在整个世界文学中,未必能找到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的前苏联作家的作品风格,并再选择一些他的作品来加深学生的感受。《飞红摘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则重点学习写景角度的选择与转换及材料的整理和运用,为写作做好准备。

查看全文

九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篇)

九年级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篇1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篇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质疑中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与水平。

  2. 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透过文字去研究文章内涵,发现渗透在文章中作者的思想,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

  3.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间百态,了解普通人的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送行》                     2课时   《给我的孩子们》             2课时   《台阶》                     2课时《呼兰河传》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综合学习与探究”           4课时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符合学生阅读兴趣,所以教师应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互动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多留下创造性思维和联想的余地,让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教师对话,通过对作者作品及时代背景的全面了解,通过对文本的质疑和探究,提高学生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感悟情感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将设疑法贯穿在整个单元教学中。

查看全文

九年级第二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精选2篇)

九年级第二课《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篇1

  [课标要求]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积极发挥作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教学重点]

  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关爱集体 ,人人有责。

  [教学方法]

  情景体验,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1)    歌词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板书)

  讲授新课:

  活动一:分析下列名言的含义:

查看全文

九年级上册《血腥的资本积累》教学设计(通用2篇)

九年级上册《血腥的资本积累》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切相关,西方殖民者“三角贸易”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掠夺,是最有力的证明。

  2.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西方殖民者进行“三角贸易”和对印度进行残酷殖民掠夺的原因,初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给西方国家和亚非拉国家带来的不同后果,一方面认识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进步性,初步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贸易”和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

  难点:奴隶“三角贸易”、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所带来的后果和影响。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一些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其先行者西班牙、葡萄牙各侵占了哪些地区?进行了怎样的掠夺?(答略)。

  继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活动之后,17世纪初,英、法等西欧国家也随即走上了殖民扩张的舞台,成为新兴的殖民国家,逐渐取代了葡、西两国的地位。它们是怎样进行扩张的呢?占领殖民地后又犯下了哪些罪行?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一起去了解。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殖民掠夺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建立了许多的殖民地;(2)大肆掠夺殖民地财富。葡萄牙殖民地除巴西外,都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除菲律宾外,殖民地都在美洲。(可简要联系葡萄牙殖民者占据我国澳门的情况)殖民者在亚、非、拉美等地进行大肆搜刮。印地安人尸骨成山,殖民强盗金银满船。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当时最富有的王室,此后,更多的欧洲国家加入到殖民掠夺中来,亚、非、拉美等国从此相继进入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查看全文

《英语》九年级Unit 3教学设计及评析(精选3篇)

《英语》九年级Unit 3教学设计及评析 篇1

  的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校或其他制度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作为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也应该有极强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4.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omething )结构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

  5.探究活动(任务):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分别讨论,编写 一份行之有效的、受同学们欢迎和认可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修改,最后将之作为正式的班规张贴起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T:Do you love our class?

  Ss:Yes.

  T:Did you do anything bad for our class?Do you have any bad manners?

  Ss:Yes.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S:Some students often make noises.

  S:Someone sleeps in class.

  S:Someon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S:Someone often throws litter on the ground of our classroom.

  S:someone often draws on the wall and make it very dirty.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