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电路》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用欧姆定律和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的过程。
2.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3.会用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现象体会等效电阻的含义,了解等效的研究方法。
2.通过推导串、并联电路电阻关系的过程学习用理论推导得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学习用不同小角标表示同类物理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应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特点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推导过程使学生树立用已有规律发现新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实验引入,要注意实验的准确性和可见性。引导学生注意更换电阻后电流表的示数是否发生了变化,而不必观察电流表的具体示数,从此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一)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假设有一个电阻可以代替串联的电阻而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我们就称这个电阻是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效电阻与串联各个电阻的关系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得。
说明:(1)不影响电路的效果是指在电源电压不变时,其输出的电流也不变。
(2)等效电阻也叫总电阻。
2.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在图甲中,两个串联导体的电阻值分别为R1和R2,设等效电阻的电阻值为R。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串联部分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由欧姆定律可知,U=IR,U1=I1R1,U2=I2R2。
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 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 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 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马》简单教学设计(通用13篇)
《马》简单教学设计 篇1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重点)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课时]
一课时
[设想]
自学为主,师辅导点拨
一、生自学
1、着重于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先疏通课文,然后查词典
2、结合基础训练,拓展
3、试着做“研讨与练习”
二、师辅导
1、作家作品
2、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马
3、特性(从课文中找)
4、对比 另外七种动物
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讨论 你更欣赏哪种马
6、讨论 人与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人呢?
7、质疑“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三、总结 科学小品 优美散文
《马》简单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马》简单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马》简单教学设计 篇1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重点)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难点)
[课时]
一课时
[设想]
自学为主,师辅导点拨
一、生自学
1、着重于生字词的注音及解释
先疏通课文,然后查词典
2、结合基础训练,拓展
3、试着做“研讨与练习”
二、师辅导
1、作家作品
2、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马
3、特性(从课文中找)
4、对比 另外七种动物
通过比较突出地描写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赞马的高贵姿态
5、讨论 你更欣赏哪种马
6、讨论 人与马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人呢?
7、质疑“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三、总结 科学小品 优美散文
《马》简单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妙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
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百分数的一类简单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材设置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4教学比较一般的问题,先用条形图表示王红等3人一周中长跑的路程,使学生不仅了解到各人跑的千米数,还引起了对旧知识的回忆,直观感觉到图中的那些与几分之几有关的数量,为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提供经验;接着引导学生把“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与“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几分之几”联系起来,使学生将已有的解题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最后,教材指导求百分之几的计算技巧,先写出小数形式的商,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让学生体会用小数表示除法计算结果的简便。例5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教材先帮助学生理解“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在计算田径队周一的出勤率后,又让学生自己选择两天的数据计算出勤率,巩固对出勤率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一练”再让学生求树苗的成活率、说生活中百分率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难点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简单的统计(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p32-37
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2、向学生渗透统计思想,使学生知道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能看懂统计表,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习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判断。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填写复习式统计表,知道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能看懂统计表,分析表中所说明的问题,初步学习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和判断。
设计思路: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认识了单式统计表基础上教学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时需要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在课前教师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联系学校以即将新建的图书馆为话题,在学生当中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同学们平时爱看的书籍类型。复习的引入改换了书中原有例题(西城小学4个课外小组的学生人数统计表)。所选素材尽量来源自然社会与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反映出一定的思考价值。在进行讨论复式统计表如何设计这一环节中,介于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利用excel,word两个office工具的便捷性,运用word现场制表,excel计算总计和合计部分,学生参与输入数据,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并在探索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师提供足够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生活中提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为本校网站的子栏目:“成长的烦恼”,做前期调查统计工作, “成长的烦恼”栏目找出本周同学最烦恼和最高兴的事。为让学生感受统计不仅能解决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也经常要用到统计。我从网上查阅,着眼环保这一话题,以绿色奥运为切入点,填写北京1997-2000年大气环境状况统计表,并且交流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是否能实现“天更蓝,水更清”的目标,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课的延伸,提供给学生一些问题条件、解题策略和应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为体,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上网查阅有关数据,用excel制成电子表格,通过e-mail形式发送,完成作业。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数学学科,让学生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