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1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我们来看一看海伦﹒凯勒,(课件出示海伦的照片)齐读文字感受海伦崇高的人格。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字词过关:小组长默写生字词及常用成语,为了节省时间,组内两两互批,小组长监督及时纠正。

  2.小组长抽查重点语段,也可以轮读,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不熟的留家庭作业直至读熟。

  3.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可以是海伦凯勒的生平也可以是她的作品。

  4. 学生说出读书感受,整体感悟人物。

  5.教师归纳小组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教师方法指导: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所以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过,在你们的回答中,我注意到这个词,大家请看(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三、依据导学提纲,精读自悟,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海伦突遭厄运,遭受致命打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圈画出最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词语及句子?并有感情的读一读,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做批注)

  教师方法指导: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所以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查看全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通用17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1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名字,一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

  我们来看一看海伦﹒凯勒,(课件出示海伦的照片)齐读文字感受海伦崇高的人格。

  二、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1.字词过关:小组长默写生字词及常用成语,为了节省时间,组内两两互批,小组长监督及时纠正。

  2.小组长抽查重点语段,也可以轮读,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不熟的留家庭作业直至读熟。

  3.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可以是海伦凯勒的生平也可以是她的作品。

  4. 学生说出读书感受,整体感悟人物。

  5.教师归纳小组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教师方法指导: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所以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同学们,你们都对海伦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过,在你们的回答中,我注意到这个词,大家请看(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具有精神的概括,而且这个词本身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三、依据导学提纲,精读自悟,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海伦突遭厄运,遭受致命打击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圈画出最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的词语及句子?并有感情的读一读,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做批注)

  教师方法指导: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走进人物的内心,认识人物的品格。所以同学们在读课文时,做到“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查看全文

《海伦凯勒》 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海伦凯勒》 教学设计 篇1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文章主要写了海伦一岁半的时侯遭到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的学习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文章可以分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重病给她带来不幸。

  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写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获取知识,增强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第三部分是第6、7自然段,写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练习拼读,使得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

  第四部分是第8自然段,写海伦大学毕业,立志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把爱倾注到助残的事业上。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把握课文——

  幼年致残——练习拼写——学习说话——学成助人

  主要学习活动:

  一、听说活动,谈话导入

  1、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听力内容)

  2、谈话导入:

  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她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3、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查看全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1

  ★ 课程资源

  1、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

  ★ 精选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会写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辨别“倾诉”、“倾注”的词义。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抗争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师述: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是一个享誉世界的作家、演说家、教育家,她的名字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她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而又特别的女性,她以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她的名字响彻世界,她的精神激励着世人“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她的名字是——

  2.指名回答,师板书课题:海伦?凯勒

查看全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初读课文,感受海伦童年时的不幸。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名言,导入新课。  

  1、出示名言:  

  (1)、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2)、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3)、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  

  指名读,你喜欢哪一句,对你有什么启发?  

  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板书课题:海伦.凯勒  

  指导正确书写“凯”,这个字容易写错。  

  3、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  

  (示海伦的照片)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过渡:从刚才同学们介绍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海伦·凯勒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的心情、带着学习的态度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海伦.凯勒》。二、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一字一字读,一句一句读,把每句都读准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  

  1、同学们把课文读顺、读熟之后,老师想请大家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初读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出示图象:(   )的海伦)  

查看全文

《海伦 凯勒》教学设计(精选13篇)

《海伦 凯勒》教学设计 篇1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感受海伦。凯勒非凡的毅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能从海伦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听说活动: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腿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我们要为自己树立起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不管目标实现与否,人生都会因为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听力内容)

  谈话导入: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第二遍默读浏览,感知大意。 字串5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

  2、 按照词语的提示,联系复述课文。

  3、 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字串1

  布置作业

  1、 抄写出示词语两遍。

  2、 查找有关海伦。凯勒的资料。

  第二课时

  交流资料,丰富人物形象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的形象作好铺垫。 

  体验感受

  1、 老师请几位同学,给他们蒙上眼睛,塞住耳朵,让后让他们回座位。

  2、 等他们座位后,帮他们恢复正常,请他们谈谈自己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一刻的感受。

  3、 根据学生的感受,老师,引入新课,特别理解“隔绝”、“黑暗”、“沉寂”、“暴躁”

  4、 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