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乐,(通用12篇)
非洲歌舞音乐,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书本上的曲目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社会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节奏和乐器“马林巴”的音色。
教学重点 1、欣赏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节奏练习。
教学难点 节奏练习组合
解决方法 单个节奏打会、打熟,然后随教师口令由慢到快练习。
教 具 音响、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问:班上哪位同学会跳街舞?
学生答:某某某
教 师:热烈的掌声欢迎他来一段。
某学生:上来表演
教 师: 讲评
教 师:街舞之所以受年轻人欢迎,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条条框框,舞者可以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自己的动作,是种本能的体现,最适合年轻人张扬个性;街舞虽然成型在美国,但要追溯起源,可寻找到遥远的非洲大陆。今天,我们大家来共同学习非洲的黑人音乐
二、 新授 板书 非洲歌舞音乐
我们今天主要讲非洲的黑人音乐。从影视作品的印象中,我们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请同学们回答,如果答出来,就表扬;如果答不出,则引出下面的内容:看来,大家对于非洲音乐知之甚少,有必要来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感受一下第一首乐曲,请大家注意两点:1、曲中大量运用了什么乐器?2、节奏变化程度?(教师不提供曲名),欣赏结束后,请大家归纳。
钢琴音乐的奇葩,(通用2篇)
钢琴音乐的奇葩, 篇1
教学要求:一、聆听《c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小调练习曲》)
二、《c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xx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着名的《c小调练习曲》。
c、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精选2篇)
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篇1
课题: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课型:欣赏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
教具:电脑、背投彩电、音响、钢琴等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并体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
二、复习“五声音阶”、“五声调式”知识。
三、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蒙古人》,提问导入、并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a、蒙古民歌
1、听《赞歌》,要求学生注意感受作品的旋律、节奏、结构、情绪等的特点。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介绍蒙古民歌的体裁分类
(1)、长调民歌(举例《牧歌》)“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思乡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长调范畴。“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短小。狩猎歌、短歌、叙事曲及一部分礼俗歌属“短调”范畴。“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2)、短调民歌(举例《嘎达梅林》)
4、分析促使蒙古民歌音乐特点形成的因素:
(1)分布区域及地理环境
蒙古族先民长居额尔古纳河流域,8世纪迁徙至蒙古高原。由狩猎生产方式随迁徙改为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生活。
(2)生活特点及风俗习惯
b、藏族民歌
1、 听《酒歌》,简介藏族民歌的体裁,引导学生分析该曲的乐音的构成并介绍、复习民族五声音阶,介绍其构成的音响色彩(即兴举例)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几类,风俗歌中又有酒歌、婚礼歌、箭歌、告别歌等几种,酒歌和箭歌的曲调简洁而婉转,热情明快具有较明显的藏族音乐风格。
音乐教案-两只小(精选3篇)
音乐教案-两只小 篇1
教学内容:《两只小象》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知道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好帮手。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初步)
3、能用打击乐器按节奏乐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培养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的意识。
2、能准确的按打击乐谱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合作、协调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音乐律动
二、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请你 学 我| 说说 话 0||
1、师:今天 的 人 | 可真 多 0 ||
生:边拍手别模仿
……………………
2、师:你能编一些话让我们学一学吗?
生:我的 衣 服 | 很干 净 0 || (其余孩子模仿)
………………
3、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能把图中的内容编一编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歌曲《两只小象》的三张图片,分别是两只小象河边走的、扬起鼻子勾一勾的、握握手的)
学生编创
三、新授《两只小象》
师:我啊,还会把这三张图片编成一首歌,你们听——师范唱
1、初听歌曲
a、你听到了什么?
b、给歌曲取个名字
2、熟悉歌曲
a、按节奏读词
b、根据歌曲内容编动作,随歌曲录音表演
3、学唱歌曲
a、张口默唱填词
b、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表现歌曲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精选2篇)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 篇1
教材分析:这是人类音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一单元第二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音乐要素节奏、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以及中国历史歌曲《长城谣》。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目的
明确学习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并以欣赏和学唱声乐作品《长城谣》入手,引导学生运用节奏和旋律知识,体会和感受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更多地从音乐的表现手段入手,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1、 学习音乐要素的知识的重要性,了解节奏和旋律要音乐中的作用,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2、 有重点地简述节奏和旋律的基本知识和要点,并作必要的解释和提问。
(二) 欣赏音乐作品《长城谣》
1、 导言:运用节奏和旋律要素,感受不同节奏的组合和旋律线的进行,在音乐作品中表现出的不同情感。
2、 简介作品:歌曲《长城谣》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3、 播放歌曲录音后,请学习讲述歌曲表达的基本情感(悲愤,感情深切)。
4、 再次播放歌曲欣赏,提出分析作品曲式结构,旋律线进行的要求。
5、 请学生作分析作品的具体回答(宫调式、四乐句、单二段体曲式结构),学生分析歌曲旋律线的进行,并作不同旋律线表达不同情感的比较。
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通用2篇)
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篇1
一、活动内容:舞蹈《小小挤奶员》 (一)
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
三、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
四、活动过程 :
(-)导入 活动(出示内蒙古人民生活的图片)
“请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上画得是哪一族的人民在舞蹈?今天,我们来学一支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
(二)学习舞蹈部分:
1、请幼儿欣赏感受蒙古族的音乐。
2、师示范舞蹈动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师师范讲解舞蹈动作,幼儿学习三至六段舞蹈。
(1)硬肩:双手叉腰,单腿跪下,第一拍右肩迅速向前,第二拍动作相反,依次交替进行,肩要前后摆动,干脆有力。
(2)硬碗:一条腿跪下,两手平放于腹部前方,手背相对,屈肘一拍压右腕,第二拍做相反动作。,交替四次,同时上前倾看桶,再反复四次上身后仰。
(3)学习跑跳步、后踢步等脚的动作。
4、师放音乐,幼儿跟着教师听曲子跳三至六段舞蹈动作。
5、听音乐,幼儿自然表演。
四、结束:
1、师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
2、律动出教室。
音乐教案-舞蹈《小小挤奶员》 篇2大班音乐活动计划
闽清实小附幼 池海燕
一、活动内容: (一)
二、活动目的:
1、使幼儿学会硬肩、硬婉、挤奶等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知道这一舞蹈名称。
2、让幼儿初步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