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折纸(精选2篇)
手工折纸 篇1
折纸
折纸是我班班级特色活动。活动开展之初幼儿通过玩纸,发现了纸的特性。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已自拟出活动常规及要求。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己能准确掌握了边、角、中线等概念,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对角折、对边折、四角向中心折等基本技能,此次活动是在对边折的基础上演变出双三角。
活动目标:
1、掌握双三角的折法。
2、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能较均匀地将左右两个角向同一方向折叠。
活动内容:折纸活动《青蛙》
活动准备:活动前带幼儿观察青蛙外形,大范例一个,正方形纸若干,布置成池溏的展板一块,青蛙跳音乐片段。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幼儿总结青蛙外形特点。
师:青蛙的头和身体象一个什么形状?
幼:三角形。
师:青蛙有几条腿。
幼:青蛙有四条腿。
师:青蛙的四条腿都是在身体两侧的,两条在前,两条在后
师:它们分别是前腿和后腿,小朋友看看青蛙的前腿和后腿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幼:前腿向前伸,后腿向后伸展。
2、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范例中前后腿的折法。
师:老师观察青蛙后,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了一个纸青蛙,你们看看老师的纸青蛙和你们观察的一样吗?它们的前、后腿是怎么折的?
幼:用上面一层向前折前腿,后腿是用第二层向下折出来的。
3、教师分步示范折叠方法,重点讲解双三角的折法。
a:引导幼儿先进行两次对边折。
b:将大正方形纸变为小正方形,然后用左手将上面一层的正方形撑开,右手扶住上面半开口边折痕向底层的中线压折。
中班手工折纸教案《美丽的小船》
目的要求
1、引导幼儿制作各种各样的船,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纸,还有各种各样的作画材料,启发幼儿在做完各种各样的小船后,再运用剪贴、绘画等组合方法来进行,让大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有创作的空间。
2、在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中,训练幼儿手、 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准备各种图片、录象带。糖纸、废旧报纸、各种颜色、形状的纸。各种绘画材料、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船。
1、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录象和现实生活中的船,让他们系统浅显地观察了解小船的外部特征。
2、让幼儿说说小船的特征,还有用处。
3、激发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
4、先让幼儿用纸折最简单的小船。
5、评价。
二、折纸小船 。
1、先出示各种小船,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折纸示意图,让幼儿看折,学习用对折、三角折等方法折成小船。 3、培养幼儿折纸兴趣和初步的相互合作能力。 4、评价。
三、折纸美丽的船 1、出示各种各样的小船,引起幼儿对制作小船的兴趣,运用折叠、涂色块的方法来表现不同的小船。
2、让幼儿发展想象力、创造力。最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评价作品四、玩小船 。1、先让通过折一折,折出各种各样的小船,然后让幼儿把小船放在水中玩一玩,训练幼儿手眼脑协调并用的能力。 2、让幼儿了解小船在水中的一些沉浮现象。 3、让幼儿讲讲你折的小船在水中怎样了? 4、评价。
《学折纸》教学设计(精选3篇)
《学折纸》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折纸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折小猫的基本步骤。
2、能够完整的折出小狗头,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小猫添画。
3、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折纸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折小猫的基本步骤。
活动难点: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感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正方形的纸若干、贴有折叠狗头组合成的范例、油画棒,白纸、老师范例小猫一只浆糊若干。
2、经验准备:对小猫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
师:(出示范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小朋友看它是谁呀?(小猫)小猫怎么叫呢?我们来学学小猫叫。小猫说它很喜欢大家,想跟每一位小朋友做朋友。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来学学制作一个小猫当朋友怎么样?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边提问边讲解折纸的基本要求和小猫的制作方法,并进行演示。也可以通过图片让幼儿观察小猫的形状特点,让幼儿思考接下来的折纸步骤。
2、分步讲解:
①将正方形折纸沿着虚线和箭头折成三角形
②将大三角形按照中心线折成小三角形并展开
③按照图示沿着虚线以此进行翻折,完成作品。
3、添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儿歌《小花猫》让幼儿对小猫有一个外形的基本认知,然后进行提问,小猫上还缺少什么部位?引导和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画笔对折纸进行添画。
《折纸》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折纸》说课稿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站立的折纸动物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物立体造型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动物的造型表现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对动物的了解与制作,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进行平面思维向立体形象思维的转换,研究与实践动物站立的方法。
难点:启发学生思维,举一反三,根据多种不同的构思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美术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森林和宽阔的草原,去看看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吧!比比哪位小朋友发现的动物种类最多。(录像)
它们的生活真是太精彩了,你刚才发现了哪些动物?
小结:大自然真是伟大,创造出了这么多形态各异的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再进一步的去欣赏一下吧。
二、展开
1、 欣赏图片:有这么多动物,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能对它做个简单的介绍吗?学生说动物身体造型特点和身上的图案花纹(板画)
2、 这些可爱的动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家创作了许多动物雕塑作品。
3、你看了这些雕塑作品有什么感受?
虽然他们使用的材料不同,但雕塑作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立体的能够站立)
4、 我们今天也要来制作一只立体的能站立的动物。但用的材料却是一张纸,一张纸怎么能站得住呢?请小朋友帮章老师想个办法,怎样让一张纸很快的站起来呢?(请学生上来)
折纸:会变的风琴(精选2篇)
折纸:会变的风琴 篇1
教学目的: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教学准备: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教学过程: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2.教师出示范例,幼儿观察。3.小朋友想不想折一个风琴啊?(幼儿:想)在折风琴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种折纸符号。(出示黑板画,知道:-----表示要折的线,-----(虚线)表示中心线,→表示要折的方向)4.观察一下黑板上老师画的折叠步骤,风琴怎么叠?(按折纸符号幼儿自己理解)5.看老师做一次,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教师示范,幼儿观察)6.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用正方形纸按照折纸步骤,认清折纸符号,自己试一试。(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7.小朋友真聪明,拿好自己的风琴,看一下折出来的风琴还会变成什么?(拉开风琴变成簸箕)8.让我们弹着自己做成的风琴,唱一首好听的歌吧!(幼儿和教师一起弹折成的风琴唱歌,结束活动)
折纸:会变的风琴 篇2教学目的:
1.学习用正方形的纸折叠风琴和簸箕。
2.认识折纸图示符号,学会按步骤.要求折叠。
教学准备:
图示步骤,正方形纸每人两张,电子琴,范例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你们都知道唱歌的时候老师要弹琴,小朋友也喜欢弹琴,对不对?今天老师教小朋友做一架风琴,它和我们教室的琴可不一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