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案

时间:2025-04-05

中学历史教学现状思考

   
         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 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 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 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 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查看全文

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

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 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 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 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 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 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 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 ,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 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 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 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 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查看全文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

    一、充分利用历史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包括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二史一情”教育等,既是历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实施德育渗透的主要手段之一,则是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不断加强“渗透意识”,正确处理教学与德育的关系。如介绍马克思的早期活动时,可向学生介绍青年时期的马克思非常勤奋好学,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是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中的德语作文。他提出了选择个人生活道路时不为虚荣心和幻想所左右、不为名利和社会地位所诱惑,把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劳动作为重要目标。讲课时可以富有表情地朗诵这篇作文的部分摘录:“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职业的伟大抱负,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操啊!作为同龄人,我们怎么办?这样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受到具体生动的理想教育。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完善结合,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将教书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其次要加强文化修养,努力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注意探索学生;再次要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各种教育手段,如参观、讨论会、故事会等等,生动活泼地将历史教学和德育渗透深入学生心灵。 
    二、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成语典故、古曲诗词(包括咏史绝句)、文学名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电影、戏剧等有关文学形式中的与历史课关系密切的内容,来描述历史人物,阐述历史事件,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巨鹿之战项羽冲锋陷阵,大败秦军,可以补充“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故事;讲到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兵败,被汉军在垓下重重包围时,可点出“四面楚歌”这个成语;讲到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时,以“投鞭断流”说明前秦苻坚的狂妄自大;以“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形容前秦军队在败退时,重用*诈的李林甫时,补充“口蜜腹剑”这个成语,李林甫的面目就昭然若揭了吗?再如,讲到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心恢复失地,而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时,可引用南宋林升《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讲到清末官吏众多,造成社会不平的根源时,可引用刘兆吉《西南采风录》一首民歌:“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坑多路不平,河中泛多搅浊水,世上官多不太平!”教学过程中也可运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语文课本上的文学名篇,充实历史教学,如介绍法国梯也尔政府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时,可引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法国作家都德《最后的一课》中的段话“韩麦尔先生……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这段话一般学生都很熟悉,它反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因战败而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这个史实,上课时教师如能引用这段文字,会使历史教材单调乏味的史实变得有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历史与文学的结合,一要注意学生的已知程度,二是注意历史、文学的结合点要准。 

查看全文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

综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让人忧思:一方面是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x”科目之一,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另一方面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无论是历史单科试题,还是如今的 “x”科目中历史试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令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而老师们拿到高考历史成绩也免不了长吁短叹,英雄气短,历史科均分总低于其于其他科目,及格分都达不到。老师们人人苦恼,个个抱怨:内容这么多,时间这么紧,要求这么高,学生没兴趣——如何才能搞好中学历史教学?茫然中纷纷反思:反思之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到底何在?反思之二如何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与高考改革的关系?反思之三历史教学要不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 可以说历史课不好学,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如日本,历史课在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中占据首位。美国虽十分重视历史,将历史列入总统规定的所有初高中必修的五门核心课程,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美国全国人文科学捐款基金会对大学生抽查后报告(1989年10月10日)中披露,当问及杜鲁门哪年发动朝鲜战争时,近60%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有50%的学生不清楚南北战争发生的年代。学生们不喜欢的内容是什么呢?据权威人士研究是那些不要求思考的历史用语、重要事项的罗列和强记的课程。(《课程发展与社
查看全文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评课实录(精选3篇)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中学政史地组教研活动评课实录 篇1

  政史地组教研活动评课实录

  四月八日上午第二节课,教研组刘燕老师在物理实验室开了一堂多媒体公开课,当日下午政史地组各位老师在教研组活动上就这一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是刘燕老师自己谈起这一堂课给她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堂公开课使她自己学到了许多知识,在准备的过程中翻阅和参考了许多有关的资料,通过对这节课的准备和上课使她自己获益良多,多媒体课件制作从纸上谈兵到实践操作,增加了自己今后开公开课的胆量和信心。

  接着,闫国东老师就这一堂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方面谈了一些看法。她谦虚地表示,自己就课件制作技术而言还要向刘燕学习,这表现在该课件综合运用了电影剪辑、flash、漫画、声音、图片等多种媒介,在出现字的同时还考虑到了颜色搭配。

  卜华星老师觉得这一堂课作了一些充分的准备,一些动画和背景音乐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选材也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足之处是影片开始的背景音乐应注意音量,其中的小兵故事与照镜子学生的兴趣很高,可配合适当的提问。

  夏科连老师觉得上课的这一节内容可准备的材料较多,动画片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足之处是“照镜子”(指出同桌优缺点)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展开很遗憾,但是把它改成课外作业 处理体现了刘燕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

  王巧元老师觉得这一节课课件技术而给自己有一些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表现在多种媒介的制作和运用。就课堂教学而言,选材大都与教材内容即自尊与自信相联系,其中的小品和漫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方面是要进一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如运用齐声朗读或者让学习最困难的学生和优秀的学生都能体会到一点学习的乐趣。有些内容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拓展开,如漫画中凸面镜子与凹面镜子与教材内容中的自尊、自卑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可适当引申。

查看全文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精选2篇)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篇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案例与反思

  一、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获得重要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观察与分析,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并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究过程而获取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还能使学生养成在日后的实践中更完美地应用这些知识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最大的时空,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增加了较多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现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45页“摆一摆、想一想”为例,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二、案例片断

  片断一:帮助蓝猫认识计数器

  师:小朋友,蓝猫在探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样奇怪的东西,你们认识它吗?(出示计数器)

  生:认识,是计数器。

  师:哪位小朋友能帮蓝猫也认识一下计数器呢?

  生1:这是一个计数器,是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用的。

  生2:在计数器上拨上珠子,就可以表示出数来。

  生3:它左边的是十位,右边的是个位。

  生4:个位上摆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摆一颗珠子表示一个十。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