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精选2篇)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篇1
教学内容:p32例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
二、导入:
1、教学例11: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 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2)观察对比: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归一问题
——归一问题
教学内容:p32例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
二、导入:
1、教学例11: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 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2)观察对比: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在解答某些应用题时,常常需要先找出“单一量”,然后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根据其它条件求出结果。用这种解题思路解答的应用题,称为归一问题。所谓“单一量”是指单位时间的工作量、物品的单价、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时间所走的路程等。
例1 一种钢轨,4根共重1900千克,现在有95000千克钢,可以制造这种钢轨多少根?(损耗忽略不计)
分析:以一根钢轨的重量为单一量。
(1)一根钢轨重多少千克?
1900÷4=475(千克)。
(2)95000千克能制造多少根钢轨?
95000÷475=200(根)。
解:95000÷(1900÷4)=200(根)。
答:可以制造200根钢轨。
例2 王家养了5头奶牛,7天产牛奶630千克,照这样计算,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分析:以1头奶牛1天产的牛奶为单一量。
(1)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630÷5÷7=18(千克)。
(2)8头奶牛15天可产牛奶多少千克?
18×8×15=2160(千克)。
解:(630÷5÷7)×8×15=2160(千克)。
答:可产牛奶2160千克。
例3 三台同样的磨面机2.5时可以磨面粉2400千克,8台这样的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时间?分析与解:以1台磨面机1时磨的面粉为单一量。
(1)1台磨面机1时磨面粉多少千克?
2400÷3÷2.5=320(千克)。
(2)8台磨面机磨25600千克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25600÷320÷8=10(时)。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一)——归一问题
教学内容:p32例11、做一做,p34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5.6/0.07 5.2/0.2 6.9/0.3 5.5/1
0.8*90 2.5*0.2 1.25*80 7.4*0.1
二、导入:
1、教学例11: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挂图), 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73.5÷7=10.5(千克) 31.5÷3=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2)观察对比:
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2、p32做一做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请学生从数量关系描述解题思路,并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p34第3题: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2、独立完成p34第1、2: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课后小记:
其实有关解决总是的思路分析, 学生早在三、四年级就已经掌握,因此本课对成绩较好的同学而言是计算的巩固练习课,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则是一大难点。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