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教具准备:智慧星、铅笔、小黑板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教学难点:解决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五、教学设计

  昨天老师做了好多的智慧星,准备送给上课特别棒的小朋友和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动物园看一看。

  1、探索连加

  去动物园之前啊,我们得先乘坐公共汽车,才能到达。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乘车游戏。老师要选一位司机、一位售票员和七位乘客。在玩游戏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要选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上来玩,没有选到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你们要静静地坐着,认真地观察,在我们这个乘车游戏里,老师可是藏了好几个数学问题,看看谁能做个有心的小朋友。瞧!和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车上现在是有几个人啊?大公桥站到了,先上了3个小朋友,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啊?怎么列式?又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 (师将学生排成一列)

查看全文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乘车情境中,体会连加、连减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应数学王国的主人邀请,我们今天要到数学王国去做客。但是去数学王国的路比较远,所以得乘车去。可是这一路上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出了好多的数学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进入数学王国的道路。同学们,你们敢不敢去挑战?”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数学问题就是解决乘车的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同学们,看看在“三家店”站的这辆汽车。(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一幅图)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带着数学问题的四句话说说图意吗?

  (3)你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4)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2+3+2=)你发现这个算式和我们平时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吗?(指名说)接下来,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2+3+2”到底是多少?

  (5)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义,你是怎么算的?

  (6)说一说生活中类似这种算式的例子。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连续相加的计算我们叫它连加,在计算的时候,我们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用得数再跟第三个数相加,就能算出结果了。

查看全文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全文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计算。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上下车的情境,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感性体验。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师:我们班有多少小朋友是天天做校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学生示意)平时坐校车时还记得应该注意什么么?学生回答。(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遵守乘车秩序,还不能把头伸到车窗外,要注意乘车安全…… )

  2、请大家仔细看一段视频(公共汽车上)人员上下车的情况。

  3、指名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人上车,有人下车,车上的人员在发生变化)

  4、同学们知道么:每当公交车到站就会有人上车下车,我们坐校车或公交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下后上,讲文明懂礼貌,注意安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些乘车时的数学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淘气、笑笑和几个小朋友要乘公共汽车去动物园。一路美丽的风景,动物园里面精彩的动物比赛,都吸引着他们,让我们也随着他们去看看,喜欢吗?

  2、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小朋友啦(课件演示图1),三家店到了,先上了3个人,还有2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们终于没被丢下,都上了车。

查看全文

《乘车》教学设计(通用16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 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全文

《乘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乘车》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44页、4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模拟上下车的情景,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3、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边摆、边说、边算获得两步式题运算顺序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

  难点:通过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边观察、边说、边算,感知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策略:

  1、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乘车这一熟悉的生活情景的描述,为学生创设了充分地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模拟演示,构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概念。掌握有关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充分注意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算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做游戏:

  师:同学们坐过公共汽车吗?每当汽车一到站,就会有上车、下车的人。那我们来做一个“乘车”游戏,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我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上车的情境。咱们把讲台看作是汽车,老师呢,就是售票员,谁愿意来当司机呢?(挑选一个男生当司机)。

  师:现在汽车上有2个人,我们要出发了。嘟嘟嘟,……桥北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先上来了3个同学)嘟嘟嘟,……电力公司站到了,上车的同学请上车,(又上来了2个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你从游戏中看到了什么?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