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泽东词两首学案

2019-02-16

4、b 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衔接。  
5.b(a.被疾:遭受疾病   c.颜面:(厌烦的)脸色;d.竟死:终于死了(到底死了))
6.c(①②为介词,意为“给、替”;③意为“被”,表被动;④意为“做”。) 
7.d(①是概括介绍,不是具体表现。⑥为作者评价。) 
8.b(有人的人故意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 
9.①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多”1分,“咸”1分,大意1分) ②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是”1分,疑问句式1分,大意1分)  ③传播他的事迹来勉励(世人)啊。(“劝”1分,大意1分) 
10.断句: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参考译文:
 李疑因为(他非常)崇尚仪义(而)在当时(非常)闻名,(也)只有他能周济别人的危急之处。金华的范景淳在吏部做官,得了病,而(他)又没有其它的子侄(来照顾他)。别人欺骗他,不让他住房子。范景淳就拄杖到李疑门前,告诉(李疑)说:“我不幸遭病,人家不让我进屋住。我听说你的义德很高,能借我一张床吗?”李疑(马上)答应了,请(他进屋)就坐,(并)迅速整理(好一间)高朗干燥的房子,(同时)准备(好了)床、被子和炉灶,叫(范景淳)住进去。(为范)求医疹脉,亲自为(范)熬粥熬药。早晚拉着他的手,询问哪里不舒服,待(范)如亲人一般。不久(范)的病更加严重了,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被单,肮脏恶臭不能接近。李疑每天为(范)刮摩洗涤,(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脸色。范景淳(感动得)流泪说:“我拖累你了。我恐怕再也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回报您的厚德,(只是)袋子里面有黄白金子四十余两,在原来旅社房间里,希望你去取来。”李疑:“患难之中互相救助,做人的道理本应该这样,凭什么(说)回报呢?”范景淳说:“您如果不去取来那些(金子),(等)我死了,恐怕被他人得到,那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找了一个邻居和他一块去,带着(那些金子)回来了。当着(范)的面打开袋子,登记金子的数量并做了封记。几天后范景淳到底死了,李疑拿出私人的钱为(范)买了棺材,葬在城南面的聚宝山。拿出(原来)所封存的那个袋子,(把它)寄存在邻居家里,写信叫他的两个儿子来。等到他的两个儿子到了,(李)拿出袋子按(原来)登记的数(把金子)还给(范的)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拿着大米馈赠(给李),(李)却不接受,反而送给(他们)路费钱,打发(他们)回去。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和士大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
 宋学士说:“吾与李疑往来(多年),(非常)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个温和老实的人,没有奇特威武的身姿。但他所做的事,却为古人义勇的风范。这怎么可能凭借外貌来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俗话说:“全世界混浊,清廉的人才会显现出来。我感伤(当今)世俗的好利的(风气),写下他的事来勉励(世人)啊。”

【语言表达】
答案1.青年仅有高贵的出身、大卫式的体型,是远远不够的;诱人的条件掩盖下的思想的贫乏,怎能知道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又怎能坚持探索,揭示生命的奥秘?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