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⒊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围绕“人是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
重点 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片段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段或格言。
教学
难点 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教 学 设 想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侧重于思考与领悟。入选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属哲理散文或议论文,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鉴于课文的难度较大,学生自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属于自读课文,但是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解读哲理散文等思维含量较高的文章的阅读策略及方法,因此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独立思考被确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对人生的很多终极价值问题进行追问。这些思维训练不仅体现在对哲学类散文的解读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作文中。因此,与学生一起攻克这篇课文所蕴涵的哲学命题,学习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为重要。
教法 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圈点批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生活的感悟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深入领悟蕴涵于其中的哲理。
学法指导 ⒈“选点突破”法——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将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⒉圈点批注法——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