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泽东词两首学案

2019-02-16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阅读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1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游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字。数日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事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着",拉着。 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