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拓展
活动与练习:思考文段反驳特点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岂能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凭借齐国的强大,(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方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直接驳论点:“孟尝君能得士”,指出其不“足以言得士”。
反证法间接驳论据:“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指出不能得士的原因在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士羞于投其门下。
教学反思:学生初次接触驳论文,应该重点慢讲,细讲。结合实际例子,课堂上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习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书评
16、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矛盾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
2、学习课文本身结构特点和作者所运用的叙、评、析相结合的评论方法。
3、了解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特点,掌握评价文学作品,即写一般的文学评论文章的基本途径:如何选取切入点,如何作到叙、析、评相结合等等。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字词、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教学难点:本课带有鲜明的文艺争鸣色彩和独创性,要理解作者在此文中所适用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懂得作者见解的独到、深刻之处。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 字词解释:
杜撰: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附会:把没关系的事物说成有某种关系,把没有意义的东西说成有某种意义。
灼然:清楚明白样子。
落魄:luò pò又读luò tuò义同\'落泊\'(luò bó)
鄙薄:轻视、看不起。
光景:有境况、状况之意,也可理解为表估计、推测。
苟安: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行伍:hāngwǔ旧指军队,泛指军中。
投名状:旧时聚众造反或占山为寇的人入伙所用的见面礼。
按语:作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
行文:组织文字,表达意思。
能事:擅长的本领。
经济: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得较大的成果。
幻灭:空想的希望破灭。
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倾轧:轧:yà。在同一组织中排挤打击不同派系的人。
2、作家、作品: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文学评论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春蚕》、《林家铺子》等;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3、相关文学常识
《水浒》:作者,施耐庵(也有说罗贯中作或两人合作)
① 主要内容:是一部描写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小说。艺术地再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它愤怒地揭露朝政的腐败和官吏豪绅的罪恶,热情讴歌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也具体描述了起义军惨败的结局,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