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15《论述文选读》全部教案2

2019-08-15

2、否定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愤慨之情。
3、“歪曲”指出林奇故意为之的险恶用心。
三、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林奇的观点句,然后分析其内在联系。
明确:(1)、“与流行的传说恰恰相反,中国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
(2)、“清朝和中国不是同一政治和文化实体。”
(3)、“中国台湾和中国人的集体身份认同迄今依然相去太远”,而且,“他们的历史经验差别太大”,因此不可能实现“自然的政治统一”。
(1)是林奇的中心观点,(2)(3)是支撑观点的材料。他们之间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2、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批驳论敌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首先批驳论敌的观点:“中国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
作者引论敌的话“中国台湾在1684到1895年间是清朝的一个边远居民点”和详细列举1684年之前上至12世纪宋朝的史实,反驳论敌观点。
其次批驳论敌的论据:“清朝和中国不是同一政治和文化实体。”“中国台湾和中国人的集体身份认同迄今依然相去太远”,而且,“他们的历史经验差别太大”。
      先理论分析,反驳论敌错误,后以历史事实反驳论敌论据。
最后进一步批驳论敌“中国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观点。
      引中国台湾的相关历史文件,从历史及法理上反驳论敌的观点。
3、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概述段意。
一、(1-3):警醒人们不要轻信林奇那样的知识分子。
二、(4-22):批驳林奇荒谬的观点及论据。
三、(23-40):批林奇的观点,揭露其无视历史文件的实质。
四、(41-46):揭露林奇行为的险恶用心。
四、课文探究
1、回顾驳论文的常用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2、驳论点:直接批驳
        间接批驳:归谬法:(引申法):根据对方错误观点进行合理引申、推理,暴露出它的荒谬,从而驳倒对方。

      反证法:通过证明与所驳的言论相对立、相矛盾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3、分析本文在驳论中使用的方法。
明确:驳论点:“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的观点,作者用历史事实进行有力的批驳。
         驳论据:对林奇使用的“政治和文化实体”,“集体身份认同”等论据从道理和事实两方面进行批驳。
         驳论证:“中国台湾在1684年到1895年间是清朝的一个边远居民点”与观点“中国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矛盾。
4、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然而,事实证明轻信便会有被误导的危险。
(2)我们或许可以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无法改变过去。
 明确:(1)、此句总领下文。矛头直指林奇,表明歪曲事实,毫无学术人品的所谓知识分子式信不得的,否则会有被欺骗的危险。
(2)总结全文。“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是指林奇歪曲历史的事会真相大白。“无法改变过去”指中国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事实无法改变。

3/8